你见过长着大眼睛六条腿的西瓜,长得又像鸟又像老鼠的怪物吗?
今天上午,当2010中国科协学术报告会现场大屏幕上出现这样两张照片时,现场发出一阵惊愕的叫声。
事实上,这样的图片*近一段时间在网上已经疯传。转基因是天使还是魔鬼?转基因的食品安不安全?越来越多的公众对此充满疑惑,忧心忡忡。
“实际上这是在渲染转基因的恐怖。”中国科协学术报告会报告主讲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如是阐释。
转基因古已有之
什么是转基因?专业的定义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受体生物钟,使之产生定向的、稳定遗传的改变,也就是使得新的受体生物获得新的性状。
这样的专业定义也许会让普通公众感觉有如云山雾罩。
但事实上, 转基因古已有之,自然界随处可见。
林敏举例,一棵树长瘤子,是由于农杆菌转基因造成的,劳动人民在很早的时候就利用了这种转基因现象。
以玉米的起源为例,玉米起源于墨西哥,通过一代代的杂交优选才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品种,“可以这样说,(很多事物)都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是基因转移的产物。”林敏说。
一个经典的故事是,上个世纪90年代,棉铃虫出现,整个棉花产业面临灭顶之灾。常规的育种方法已经无能为力。转基因技术此时横空出世:科学家将一些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构建了载体,通过花粉管法导入法转移到一个不抗虫的棉花里。这样,人类就得到了用常规方法无法获得的抗虫棉花。
转基因产业已势不可挡
转基因技术有两句话特别传神:一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展*快的技术,它每年面积的增长基本都在10%;二是转基因产业在争论中飞速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到2009年全球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3亿公顷,全球有25个国家种植面积是152 0173 3840年的79倍。全球的转基因作物里面,大豆面积的3/4,棉花的一半,玉米面积的1/4,油菜面积的1/5都是转基因品种。
林敏认为,从这些数字可以得出结论,“转基因技术是大势所趋, 转基因产业已势不可挡。”
中美抗棉虫之争让人印象深刻。
1999年,由于棉虫肆虐,整个棉花产业都面临很大的困境,美国的抗虫棉趁虚而入,而国内关于中国发展不发展自己的国产抗虫棉的争论四起。*后我国政府和科学家还是决定发展转基因抗虫棉。
正是由于加强了这方面研究,而今,我国抗虫棉已经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还有一个国外的例子。
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是四大大豆生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已经广泛使用了转基因抗除草的大豆,今天它们已经成为主要的出口国,中国则是纯进口国,“这点说明技术优势就能赢得市场,这是大豆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