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呈BAT巨头和垂直平台差异化竞争,外卖平台联手监管部门强化食品安全;零食电商寻求盈利平衡
在过去几年里,“互联网+食品”概念释放出巨大市场潜力,以生鲜、零食、外卖为代表的网络消费习惯逐渐被用户认可。不过,自2016年开始,“互联网+食品”行业出现震荡:生鲜电商在烧钱补贴中止后出现批量死亡,外卖平台受到密集关注,零食电商面临高销售额低利润的尴尬。重压之下,“互联网+食品”行业开始寻求变革。
生鲜电商
倒闭寒潮挡不住市场增速
2014年-2015年,每年平均有超过10家生鲜电商获得融资,整体规模超过70亿元。今年,美味七七等资金链断裂破产清算;天天果园、本来生活等收缩业务规模。冷链物流成本过高、生鲜标准化程度低等核心问题亟待解决。
然而整个市场仍在飞速增长。截至今年9月,全国农产品在线经营企业和商户达到100万家,生鲜/农产品电商交易额突破152 0173 3840亿元,全年交易额有望超过2200亿元。
生鲜电商行业也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各家开始不再比拼规模,逐渐侧重毛利率、客单价、重复购买率等核心指标。垂直类电商开始与BAT巨头联合,如天猫联合易果生鲜等。
业内认为,2017年在果蔬、肉禽等标品上,平台型企业会占据**优势,而垂直电商平台将通过联合上游打造小品类实现差异化竞争。
外卖平台
食品安全之上寻求精准服务
外卖平台一直备受关注。此前,平台出现无证黑作坊进驻、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暴露出监管脱节。直到今年7月《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发布,对入网食品经营、第三方平台责任等实行“*严监管”。
在法规政策完善的同时,百度外卖、饿了么、美团外卖等平台相继宣布,已在北京、上海等地实现与食药监部门的数据对接,通过APP查询平台为用户提供权威数据,并通过向食药监部门共享商户注册信息以配合监管。
根据DCCI数据,截至2016年6月,使用网络外卖服务的网民达1.50亿,未来各家平台竞争也将更多体现在技术驱动层面,利用数据为目标消费群体提供精准化服务。零食电商
高增速低利润迷局待破
从2013年开始,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等零食电商接连创下销售额增长新高。数据显示,按照休闲食品行业2014年3875亿元产值和55.7%的网购渗透率进行估算,未来该行业年网购销售额将超过2000亿元。
但零食电商行业也面临高增速、低利润的问题。2016年起,各家开始摸索新的出路。百草味削减在价格战中坚果等类目的投入,转向肉脯等高利润品类;三只松鼠探索线下开店,走电商+实体的全渠道模式。行业人士认为,零食电商完成规模化布局后,势必会转型寻求盈利平衡,走向全渠道融合的发展模式。如通过线下实体门店降低获取新用户成本,并带动周边食品销售拉升利润。
新京报记者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