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根据《指南》要求,2020年1月1日起,保健食品应在*小销售包装设置警示用语区及警示用语“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同时在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的标注方式和规范等方面,也做出了相应要求。
对此,有媒体点名汤臣倍健等保健品企业的包装问题。8月24日,汤臣倍健首席运营官蔡良平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表示,对于市监总局提出的该项要求,汤臣倍健将在近期下发通知进行包装整改,并尽量兼顾到包装的美感。
据了解,“权健事件”后,保健品行业已成为监管部门监管的重点。浙商证券在调研时指出,受到百日行动+医保政策收严,汤臣倍健的部分地区业绩略受到影响。蔡良平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保健品行业是一个“不一定一荣俱荣,但一定一损俱损”的行业,直销模式虽然“来钱快”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无法做到监管全覆盖,从而会导致类似“权健事件”的发生,这将对整个保健品行业带来巨大冲击。
数据显示,近5年来,汤臣倍健的毛利率均维持在64.40%--67.08%之间,这让业内对企业的高毛利提出了质疑。对此,蔡良平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表示,毛利率越高的行业都是行业竞争越不激烈、具有技术壁垒的行业,中国的保健品生产标准在国际上来讲都属于较为严格的。他说,保健品在中国的售价高,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严格的标准所导致的企业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消费者还没有养成“吃保健品”的意识,仅有大约5%的人能够坚持每天服用保健品。他认为,目前消费者对保健品产品存在五大困惑,一是绝大多数人认为“我不要吃”,二是“我不敢吃”国内的保健品,第三是不知道吃什么,第四是不知道吃谁家的,第五是缺少对国内保健品的信任。因此国内的保健产品的销量不够多,只有当产品销售数量达到一定量级时,价格的下降才会是必然趋势。未来,如果一个大众消费品企业,不做品牌、不做品质注定不会有大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