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和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联合发布聚氯乙烯(PVC)保鲜膜质量情况调查报告,称其从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抽检的15个PVC保鲜膜样品含有禁用的增塑剂DEHA,DEHA平均含量超出检出限200多倍,情况*严重的超出检出限471倍。 另有报道指出,由于安全标准缺失,市场上一半的熟食包装都使用PVC保鲜膜,其毒性可能破坏人体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导致女性性早熟和男性不育。
似乎,又一个新的隐形杀手落网了。然而,记者昨天走访市场和咨询专家后,却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论:PVC保鲜膜并没有那么可怕,对该类产品的质疑完全是误读标准所致。只要注意方法,PVC保鲜膜仍可放心使用。
增塑剂DEHA并未禁用
“这与国家质检总局2005年的一则公告有关。”一位从事保鲜膜进口的贸易商告诉记者,当年该局发布公告要求禁止进出口、生产、经销含有DEHA的食品保鲜膜,并禁止企业用PVC保鲜膜直接包装肉食、熟食及油脂食品。
“这样说站不住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研究员钟凯表示,DEHA即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并没有禁用。我国2008年出台的强制标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DEHA是我国食品包装材料中可以合法使用的添加剂,用于生产PVC、PE、PET等多种塑料容器和包材。按该标准*大含量不得超过35%,特定迁移量/*大残留量不得超过18毫克/千克。
钟凯强调,所谓禁用的依据是2005年的质检总局公告,但其效力显然大不过2008年的国家强制标准,后者更具法律效力。此外,2009年4月我国还发布了强制标准《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尽管这一标准的实施日期不断延后,但对添加剂的要求依然是按《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执行,因此不存在安全标准缺失的问题。
超出检出限不意味超标
相关报告称,PVC保鲜膜的DEHA平均含量超出检出限200多倍,这种说法也是片面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强调,所谓超出检出限,并不等于超出了国家标准。“检出限”和经常见诸报道的“检出值”是两码事。据介绍,检出限代表的是检测方法和仪器的灵敏度,方法越先进、仪器越灵敏,相应的检出限就越精确、倍数越大。这就好比用放大镜和显微镜看同一个东西,显微镜下的东西显得更大,但不代表这个东西就真得更大。厉曙光表示,真正要比较的,应是实测值与国标规定的含量。拿超出检出限几百倍说事,只会造成“严重超标”的假象,容易造成公众误解。以此次公布的DEHA含量超出检出限471倍的样品为例,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等机构判断参照的检出限为0.05%,检出该样品的DEHA含量为23.6%,看似超出检出限数百倍,实际却根本没有超出国标规定的35%这一含量限值。
保鲜膜安全但需注意使用
DEHA摆了乌龙,与此前台湾塑化剂风波有关。台湾塑化剂风波的罪魁祸首——邻苯类增塑剂DEHP,与DEHA仅一个字母不同,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钟凯介绍,DEHA实际上是用于代替DEHP等邻苯二甲酸类塑化剂的物质,安全性相对较好。
实际上,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也允许DEHA用于食品包装材料中,含DEHA的PVC薄膜在美英等多国仍用于食品包装。近年来,有些国家和地区对DEHA说不,其实更多是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因为添加了DEHA等增塑剂物质的PVC保鲜膜废弃物不易处理,若进行焚烧会释放出氯化氢气体,甚至产生强致癌物质。
不过,无论是哪种塑化剂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添加。研究表明,DEHA可在包装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或加热时,加速释放并渗入食物中,且有动物实验资料显示确实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因此专家建议,公众即使面对合乎标准的产品,也必须注意使用的方法,避免增塑剂成分的暴露,尤其是不要用塑料制品盛放、储存油脂含量高的食品。除非特别标明“可用于微波炉”的塑料制品,否则不要高温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