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晚,在成都市伊藤洋华堂超市,记者发现促销人员以新鲜为卖点、向顾客推销保质期只有3个月的UHT牛奶(高温灭菌奶,亦称常温奶).
这种常温奶保质期只有3个月的常温奶,属于四川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新希望乳业”)的“澳特兰”产品系列。包装采用草绿色基调,与竞争产品蒙牛“特仑苏”、伊利“金典”形成鲜明反差。
“华西乳业(新希望乳业子公司)是区域型乳企,常温产品也不需要牺牲新鲜度来换取运作时间。”负责此次新产品生产的华西乳业总经理朱川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追求销售半径是新希望乳业跟国外乳企、全国性乳企*大的区别。
货架期短、费用高
UHT牛奶是指采用超高温杀菌技术的牛奶,用超高温灭菌技术,将牛奶放于152 0173 3840℃至152℃的温度下,杀死牛奶中的细菌,多采用利乐包装,无需低温冷藏也能保存较长时间,俗称常温奶。
保质期的长短如何影响品质,对于消费者来说或许难以判断,但对企业而言却关乎商业成败。超市内,大多数国产常温奶的保质期为6个月,代表产品是蒙牛的“特仑苏”和伊利的“金典”。另外还有一些进口UHT奶保质期在9-12个月,作为液态奶货架的补充。
而新希望乳业此番出品的保质期3个月的常温奶,在强调产品新鲜无添加这个卖点的同时,也凸显了货架期短的劣势。
常温奶生产下线后,**要经历7-10天的检测期,然后经过仓储物流等环节配送到销售终端后,才算进入货架期。货架期前段实施正常销售,货架期后段就需活动配合销售。货架期后还有消费期,一般认为,消费者在把牛奶买回去后多在一个月时间内饮用完。促销费用是厂家承担而不是商家承担,过了货架期退货也是厂家的损失,跟商家无关。
新希望乳业旗下子公司华西乳业目前负责3个月保质期常温奶的生产,一位生产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保质期3个月的产品一定程度上确实会影响生产节奏。保质期6个月的产品每月进行一次生产计划,保质期3个月的产品每周得下一次计划。这样才能保证渠道不积压货物。
保质期缩短之后,除了生产组织环节受影响,仓储物流、销售管理都需要联动,难度较6个月保质期产品都有所增加。上述生产负责人表示,目前还不确切总体的成本费用会上升多少,“按照行业常识,肯定会增加”。
事实上近年来,新希望乳业主打低温巴氏奶。这对冷链管理更为严格,对鲜奶供应链的要求更高。此前,新希望乳业曾靠当天上架、当天销售的“24小时鲜奶”在市场上撕开一道口子。
新希望乳业总裁席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蒙牛、伊利这样的全国性乳企业单品规模大,能够承受得起较大的推广费用。区域性乳业企业如果跟蒙牛、伊利拼同类产品,根本不是对手,所以只能做蒙牛、伊利“看不上的小市场”。
那么,一直避开蒙牛、伊利锋芒,主攻低温巴氏奶的新希望乳业,为何此次直接出击保质期3个月的常温奶市场?
瞄准区域布局常温奶
公开数据显示,当前,常温奶占据中国牛奶消费市场70%的份额。由于牛奶主产区大多位于北方,而大量消费市场在南方,常温奶因运输半径较大、保质期时间较长而颇受市场欢迎。
而对于蒙牛、伊利这样的全国性的乳制品企业而言,每个工厂只生产几个单品供应一个大区甚至全国,需要提前备货,一次性生产、运输、备货越多,单个商品分摊到的费用就越少,这样做便导致每个环节都要耗费时间,必须争取更长的保质期。
国外一些乳品企业销售到中国来的常温奶产品,由于流程更长,保质期长达9个月甚至1年。
1月31日,在北京召开的乳品营养与健康研讨会上,总部位于英国的研究机构Euromonitor(欧睿)公司代表张毅介绍说,世界乳品市场常温奶和巴氏奶并存,这主要是由不同国家的消费习惯、地理、气候、人口分布等多重因素决定,跟营养成分没有关系。如比利时、西班牙 、葡萄牙 、法国等,常温奶的占比达到90%以上,德国和意大利均接近60%。英国政府也计划2020年使常温奶市场份额提升至90%。
新希望集团 2002年开始通过并购方式进入乳业板块,收购了四川华西、阳坪乳业、昆明雪兰乳业、云南蝶泉乳业、青岛琴牌乳业、杭州双峰乳业、安徽白帝乳业、河北天香乳业、重庆天友乳业等公司。业内人士透露,新希望乳业收购来的公司相对独立,一个工厂生产多个产品,而这些产品只覆盖周围那片区域。
朱川表示,现在只是华西乳业在针对四川市场生产3个月保质期的常温奶产品,其他兄弟单位还未有同类产品。3个月保质期产品无论在乳品行业,还是在新希望乳业内部都还不成规模。
新希望乳业在2011年之前的绝大多数财年都处于亏损状态。
对于3个月保质期产品的盈利情况,公司生产负责人表示还并不掌握,朱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尚未进行测算。如若新希望乳业的保质期3个月产品在俘获消费者的基础上正常盈利,新希望乳业旗下的其他公司复制这一模式并非难事,国内其他一些区域性乳制品企业也可能随之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