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购买“丰乐种业”股票的股民着实“丰收”了一把,这只并不被人们看好的农业股从13.6元一直涨到17.68元,而这个涨幅只在短短几天内完成。
正当一些股民对这只股票的飞涨感到不可思议时,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揭开了谜团。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的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作为“中国转基因水稻**股”的丰乐种业理所当然地在消息公布前大幅上涨。
中央一号文件不但让股市风起云涌,也使平静了一段时间的关于转基因水稻的争论波澜骤起。一些人对转基因水稻对人体健康是否存在隐患提出质疑,一些人对国家粮食安全以至于经济安全表示担忧,更有一些舆论直指公众知情权的缺失。
其实在去年8月份“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转基因抗虫水稻汕优63”两种转基因水稻(以下简称Bt转基因水稻)获得农业部颁发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后,就引起社会一片哗然。人们关注的*大焦点就是:安全性。
焦点一:转基因水稻是否影响人类健康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大昉告诉本报记者:“Bt蛋白,即苏云金芽胞杆菌产生的蛋白。我国*早的Bt蛋白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批留苏学者回国后,带回了Bt菌种,从那时起我国开始生产Bt蛋白生物农药,至今仍有大量生产和使用,并且出口其他国家。”黄大昉说。“目前被炒得火热的转基因水稻,就是将Bt蛋白的基因,通过转基因手段,植入水稻细胞”。
“这个过程和传统的水稻育种类似。我们现在的水稻品种都是千百年来,通过杂交育种把外来的基因导入受体品种里,只是非转基因是通过有性生殖,转基因是体外转移,本质上我不认为有很大区别。”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863”计划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专家组专家、农业部“国家重大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编写组”副组长朱祯这么评价,“传统育种有时候也用到了不同种的植物进行杂交,现在的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就是小麦和杂草——大赖草的杂交后代。另外,转基因不但没有带来新的问题,反而克服了种间的生殖隔离,提高了育种效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研究员陈君石告诉《北京科技报》,杂交水稻也意味着基因改变,只不过改变的方式不同而已。在千万年的自然界历史中,物种随着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基因也会发生改变。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黄丛林告诉《北京科技报》,因为转基因技术跟常规的杂交技术原理差不多。常规杂交技术转移的不是一个基因,而是很多基因,而转基因是很准确地转移某个基因,这就像装米一样,杂交是把一袋米装到另外一个袋子里,而转基因就像是从米袋里挑出一粒米,然后装到另外的袋子里,是一种更准确细微的转移。
但也有专家在媒体上发问:“既然昆虫吃了会死亡,人呢?”有媒体报道转基因作物曾给试验动物造成健康损害,但是接受采访的众多专家认为,这些报道中的案例都没有得到科学共同体的广泛认可。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大昉介绍了这么一起“转基因翻案”事件:2009年,一位荷兰科学家在《国际生物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报告了抗虫转基因玉米对人的肝肾有损伤,引起各界高度关注。来自欧盟食物安全机构的科学家做了重复实验,结果发现,经过90天的动物喂养实验,没有发现任何健康损害。这一结果基本否定了上述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