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企业面临“后疫情时代”新考验 转产防疫物资生产困难重重

百检网 2021-12-29

  席卷全球的疫情给我国部分企业造成了重创,市场动荡令很多中小型企业愁于生计。为了在“后疫情时代”提升生存能力,创造出新的利润点,一些企业选择了转产防疫物资,希望以此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其中,面料印染企业转产防疫防护用品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口罩产能飞速提升

  染企转产比例不高

  权威数据显示,2月2日,中国口罩产能约为单日2000万只,而不过短短的3个多月时间过去,如今,中国单日出口口罩已超过10亿只。

  在这一数字飞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众多企业转产的支撑。天眼查数据显示,以工商注册变更信息为标准,自2月1日至4月15日,全国有超过8万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医疗器械”等相关业务。

  对于大批企业转产的情况,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说:“今年1月底、2月初的时候,大量的中国企业开始全方位跨界生产口罩等防疫用品。当时很多人都在担心,等到口罩真正生产出来,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然而实际的结果却让大家很意外。”

  他表示,从整体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口罩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都将有可能成为全球消费者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出门戴口罩将会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情况下,口罩生产所面临的需求问题将会比之前小很多。江瀚预测:“这样的趋势不仅在中国存在,甚至于在外国也将存在口罩的用户使用习惯,将会逐渐形成。这对于我国口罩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不过,相关调查显示,与口罩生产看似密切相关的面料企业,参与转产防疫防护用品的比例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高。

  日前,中国印染行业协会针对152 0173 3840多家会员企业转产防疫防护用品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在参与调研的企业中,只有13家企业表示,本企业或关联企业有转产防疫物资。其中,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虽具有口罩加工产能,但组织生产的民用防护口罩仅供企业内部使用,不在市场上流通。

  原料价格出现暴涨

  出口审批困难重重

  虽然全球防疫物资比较紧缺,潜在的市场也较大,但面料企业对于投资转产却保持着相对谨慎的态度。在此前的采访中,多家企业相关负责人也对《中国纺织报》记者坦言,公司不会盲目转产,当前工作仍以稳定正常生产为主。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调研显示,让多数面料企业望而却步的原因集中指向了原材料紧缺问题。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疫情之前,熔喷布价格不到2万元/吨。疫情期间,口罩需求飙升,熔喷布供不应求,价格猛涨,半天更新一次报价,甚至到了70万元/吨。尽管如此高价,熔喷布也会被瞬间一抢而光。”

  企业指出,纺粘布以及生产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复合膜面料等原材料也十分紧张。“朋友家的服装企业转产了,但是因缺少原料,他们部分生产线已处于半停产状态。若再买不到原料,只能全厂停产。”该业内人士透露。

  口罩机的价格也出现了大幅涨价,价格**一变,一度出现5天涨价30万元的情况。更重要的是,由于大量的机器需要调试,口罩机技术调试员非常抢手。该业内人士透露,一些企业万事俱备,但就是机器总在调试期间出现问题,甚至有些企业1个多月都没有开工。而且,还有很多生产厂家买了“土机器”就开始生产,产品质量根本不过关,货也出不了手。

  此外,资质审批难也是部分企业踌躇不前的理由之一。据《中国纺织报》记者了解,如果我国企业想出口口罩,须提交提单、箱单、发票、办理进出口经营权,还要同第三方检测认证服务机构合作,由其将企业产品送检查、准备申报材料,将申报材料递交到认证机构。只有通过认证后,出口的口罩才可在海外国家出售,其中*受欢迎的当属欧盟的CE认证与美国的FDA认证。

  杭州瑞欧科技有限公司消费品事业部技术负责人张沫表示,无菌口罩的CE认证难度很大:一方面,欧盟实行了新版医疗器械法规(MDR),材料要求比之前更高;另一方面,无菌口罩的厂家需要完成ISO13485体系认证,所以目前选择去开展无菌医用口罩CE认证的国内企业较少。

  至于美国FDA认证,张沫表示,出口医用口罩的企业需要按照美国510k申请流程获得FDA的510k批准。而个人防护口罩(如N95)需要获得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企业须寄送样品至NIOSH实验室实施测试,同时提交技术性资料,在文件审核和产品测试都通过以后,NIOSH才会核发认证。

  “目前,国内中小认证机构并不太愿意承接美国的口罩认证服务。一方面,相关流程时间更长。根据企业的产品资料齐全情况,时间从2个月到10个月不等;另一方面,结果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市面上的FDA医用口罩的认证服务报价在8万~10万元,甚至更高。”张沫解释说。

  期盼出台扶持政策

  坚持主业仍是王道

  一道道难题摆在企业转产面前。即便站在风口之上,“掘金者”却很难实现“起飞”的梦想,在供需*度不平衡背后,只有部分大公司在资金动用、人脉资源上能保持快速协调,小企业大多举步维艰,可一旦按下了“play”键,便难全身而退。

  一家福建企业相关负责人粗略算了一笔“转产账”:“设备花了50多万元,车间花了整改30万元~50万元,原料花了100多万元。公司目前已经投入了200万元,还要再备200万元左右的原料。”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调研显示,针对当前生产中存在原料缺、审批难、资金紧等现实问题,已经转产的面料印染企业希望,相关部门能协调原材料市场供应和价格问题,帮助对接熔喷布、无纺布等生产厂家。针对资金链紧张等问题,企业则希望政府能够出台相关财政、税收等政策,如获得政府财政扶持资金,增加流动资金贷款,以帮助实体企业渡过难关。

  风险与机会并存。在记者采访期间,也有企业透露,生产口罩的利润要高于以前面料业务的利润。“得益于口罩业务的赢利,我们能够在维持企业运转的同时自主安排企业生产管理,为企业在接下来的生产活动中谋求更多主动权。”浙江一家面料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对于口罩生产是否将成为公司常态化的业务,我们仍处在观察阶段。我认为,企业还是坚持主业更为重要,口罩仅是企业额外的补充业务。”该负责人建议同行,是否转产还是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能够承受改造成本的基础上,企业充分利用原有资源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扩充产能,实现*优转产。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