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市场常规淡季来临,纺纱企业市场信心低落,无论内需还是外贸,企业普遍认为下游市场都将进入淡季,棉纺织行业将再度面临大考。中小纺织企业或将再度面临减产、停机的危机。截至6月11日,国内C32S均价报收152 0173 3840元/吨,较上周相比小幅上涨7%。
6月以来,随着郑棉09合约收盘价连破11800、12000元/吨,国内皮棉无论基差报价还是“一口价”也都随之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涨,大有一副棉花回归之势。本周棉花现货CC3128B指数报收12083元/吨,较上周上涨161元/吨,涨幅1.35%。郑棉的大涨让一些贸易商有了接货并套保的机会,盘活了棉花市场。然而下游纺企却没有跟上,截至6月5日,纺企棉花库存指数报收30天,比上周下降1.9天。这是因为纺企由于缺乏订单,根本接受不了上游的原料上涨。部分纺企已连续一周多没有“点价”或一口价采购原料了,郑棉主力12000元/吨成为了纺企询价采购还是观望等待的“分水岭”。
纺企方面,内销订单逐渐进入淡季,很大一部分纺织、服装企业7/8份订单衔接国难,很可能出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状态。不少纺企表示,12000元/吨的棉花如果这时采购纺纱必然是亏本的,而且棉纱的库存目前也是近3年位,因此并没有采购计划,以先消化成品库存为主。有纺纱企业表示,往年的6、7月是市场淡季,出口方面,作为重要的出口地之一的欧盟,很喜欢在7-9月之间放高温假,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至少都要放一个月左右,因而6、7月份市场的出口订单一直都比较少,8、9月份后才会重新增多,圣诞节之前的两三个月达到高峰,也就是“金九银十”。因此大家都不太看好接下来6、7月份的下游市场,认为快的话市场也要到8月份才有起色。而内需方面,从消费习惯、下游补库时机来看,7、8月份将步入淡季,订单处于青黄不接状态。业内专家表示,6~9月份或许将有一部分中小企业面临减产、停机、放假甚至关闭的压力。究其原因,一是秋冬第二波新冠疫情发生的概率大增。二是中美经贸关系走向越来越微妙,再次发生贸易摩擦的风险上升,纺服出口环境或再临变数;三是国内就业、收入压力较大,纺织品、服装消费能力是否可持续值得关注。
本周进口纱价格继续探底回稳,截至6月11日,FCY Index C32S折人民币现货价报收18547元/吨,环比上涨28元/吨。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升值,对于进口纱来说外盘订货可以受到一定刺激,贸易商采购以摊低进货成本。以当前汇率的价格指数计算,现在采购进口棉纱的成本是5月下旬以来*低的。与现货价格相较,贸易商现在订购印度纱和越南纱有一些利润,巴基斯坦船货现货价格依旧倒挂。整体来看,2020年进口纱的优势已不如往年,1月中旬至3月上旬、4月中上旬时,国产纱在**价格上更有优势。另一方面,中国下游纯棉布厂目前订单仍无明显起色,现下国内外纱厂生产控制严格,进口纱和国产纱价格难有明显下跌,两者大概率稳中偏弱运行,价差窄幅震荡概率大。
业内人士评估认为,若国内外疫情发展无意外发生,经济复苏发展将是必然趋势,且在多项刺激经济的新政支持下,纺织业同兴同荣,后期将呈现提速态势。当然,疫后的各行业生产经营在质速上会受到一定阻力,对市场的转机应有理性期待,不能寄予于太大的“拐点”或“奇迹”,做好在手的每一笔业务,实现产销的**循环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