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纺织行业风起云涌。
“应急”订单回流、哄抢面料、染厂爆仓、原料涨价……突然火爆的行情,让原本式微的纺织服装人兴奋了起来。
大幅降温迅速带动了冬装面料的热销,冷冬的预判让憋了大半年的服装人抓紧备货“双11”“双12”,国内纺织服装呈现出产销两旺的情景;几乎同期,国外订单络绎不绝回流,甚至出现个别国家“报复性”集中下单,纺织服装人警觉:赚钱的机会来了。
然而,这样的情形持续的时间不长,发生的范围亦有所局限,主要以
01产销两旺纺织行情突然火爆
连续发出近400个货柜后,添越服饰总经理吴允添依旧被“幸福的烦恼”困扰。客户已经连续“轰炸”数日了,近日更是直接登门拜访,为的就是希望能够在原本已经满负荷的生产中“插单”。
“*近新增了不少从东南亚回流的订单,由于当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工厂没办法正常运行,故而订单转移到了国内。”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吴允添一方面在全省寻求更多的供应链配合,另一方面同步启动了集团的5个分厂,集结所有产能全力以赴。
这一情况,几乎发生在全球供应链中。添越服饰主营内衣、袜子等产品,吴允添告诉记者,这类日常消耗品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小。“疫情之下,美国政府允许沃尔玛等综合性生活类必需品的营业场所正常营业,外贸客户只能和当地大型商超合作。当客户长期合作的供应链不能正常运转时,便将订单转移到生产能力更稳定的地方去。在这一背景下,有着强大的生产能力、管控能力的中国企业,展现出了它独有的优势。”
来自美国、欧洲、东南亚的回流订单不少,截至目前,添越服饰的下半年订单同比去年已增长****,供不应求的外贸订单排至明年4月。
从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的纺织
增长的订单,与面料价格是并驾齐驱的。
虽然订单上涨,但吴允添还是不由惊叹棉纱的价格“太可怕了,一吨涨3000~4000元”。
这一情况,记者从上游企业得到了证实。锦兴集团外贸经理郭佳宝用“量价齐升”来概括*近的情况。近一段时间以来,订单量比前几个月增长了30%~40%,价格也稍涨了10%。“从9月底开始有这种势头,在国庆期间爆发,并延续了一段时间。”郭佳宝告诉记者,从服装市场来看,锦兴生产的
泉州源兴伟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文章,在这一波“涨价潮”中小有收益。“我在嘉兴的织厂,于月初接到了部分订单。当时国内市场突然火了,价格也随之涨了20%~30%。”
02“翻盘”机会来临供需拐点还未到来
国庆期间,突然而至的降温迅速带动了冬装面料的热销,尤其是羽绒服类面料。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宣布,“拉尼娜”现象正式形成,再加上台风来袭、北*海冰融化,2020年冬季甚至被预测为近60年来*冷的一年,保暖作用相对较好的羽绒服被抢购也就不足为奇。
冷冬预期,加上内销采购商为“双11”备货的利好预期,国庆后,整个纺织、服装市场闻风而动,坯布厂装货的卡车要排队,染厂进仓的货车也要排队,市场上卡车都不够用了。紧接着部分织厂仓库空了、库存没了,部分染厂开始爆仓压卡了。
同时外贸方面,自9月下旬以来,海外年底假期订单突然放量到来(有一部分是从印度、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及巴西等国转移、回流)也进一步推动了花纱布面料普涨。
眼下火热的旺季将为纺织服装行业带来下半年的“翻盘”。中国长丝织造协会副秘书长张井波认为,当前下游处于“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冬季面料订单大量下达,推动织造开机率稳步提升至年内高位,受下游需求超预期爆发提振,短纤工厂产销火热,库存水平进一步下滑仅为4.5天。另外,受海内外疫情影响,像印度等国家的部分外贸订单回流,也是助推国内行情上涨的一大重要因素。目前,整体行业处于后景气周期,供需拐点还未到来,更大的行情推动还需要依赖原料端上涨来推动。
“国内需求带动,今年大家都说会是难得一遇的寒冬,下游
不过,这样的情况并不长久,持续了十多天后便有所回落。林文章告诉记者,发生短期涨价的主要是国内市场订单,外贸订单的计划周期一般较长,鲜少会发生短期内涨价的情况。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有炒作的嫌疑。
“浮在表面看起来向好,实际上冰山大部分在水下。”多数纺织业者指出,这种火爆的现象主要集中在棉纱品类,且普遍担心行情缺乏可持续性,而从二级市场来看,目前“炒作”大于“实情”。
“国外疫情形势不容乐观,所以印度、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生产的订单转移到中国。这种情况的确存在,但并没有网络上传的那么夸张。”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其中有较大的炒作成分。而近几日,产品价格回落的情况,亦能佐证这一观点。
03理性对待发挥产业链优势
对此,泉州市纺织服装商会秘书长施正植表示:“近日,我们也注意到有报道说印度的订单转移到了中国,但据我了解,从全世界纺织出口大国来看,中国、越南、孟加拉国、土耳其列前四位,印度*多排第五位,每年出口量在100亿美元以下,因此,印度的纺织订单量即使有部分转移到中国,总体也是比较有限的。目前印度生产的纺织品大多是中低端产品,许多年前我国的低端纺织加工已经转移到东南亚了。印度的棉花一年只产三季,并且纤维比较短,只能生产中低端的产品,而我国的新疆棉一年可产四季,纤维也比较长。因此,印度纺织业的成品远不如我们。”
对于“回流订单”,纺织业内人士普遍判断是“应急订单”。“我认为此类订单更多还是应急之举,转移速度快,买家更看重价格、加工速度等因素。一旦印度生产能力恢复,国内生产成本优势降低,订单能否长期留在国内还需进一步观察。”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团队纺织业的研究员表示。
10月份这一波市场反弹实际上是存在一些质疑的。“对于公司而言,面料上涨自然是好事,而这样的情况能够持续多久?”郭佳宝对此亦持怀疑态度。
对于企业而言,产能扩张以后可能带来生产成本的提升,海外回流的订单是否具有延续性、企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仍是行业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不要忘记关注海外各国复工复产的情况,以及行业中的龙头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不要被眼前短暂的上涨给迷住了眼睛,要把眼光放远一点去看。”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全球时尚业处于低谷,产能过剩,中国服装行业能否借这波利好行情持续向好是一个伪命题。把握服饰个性化、衣着品质化的趋势,而不是靠炒作的冷冬、外贸订单,服装业未来才能真正走出困境。“我们要看到自己的优势,比如目前国际市场上能完全取代中国体量的几乎没有。因为中国的每一个强项产品基本上都做到了**,从产业链到成品都非常完备,各个环节都做得非常成熟,我们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确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