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纺织工业运行观察:破局之要

百检网 2021-12-29

  重塑信念

  置身百年未有之变局,纺织也在迎来产业生态的演进。

  背负落后产能、夕阳产业的标签,却拥有一个几乎永恒存在的需求市场;发展质态欠佳,缺乏新兴产业的高增长性,可自身基础毕竟厚实。如东纺织工业几十年栉风沐雨,在时代的风云起落中,似乎有些无所适从。

  “其实这里发展纺织的优势很好,绝不应该轻言放弃。”去年8月,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华珊到访如东,进行相关调研后她表示,尽管从高质量发展要求看,如东纺织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也断不必起存废之争。

  伴随我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加速形成,14亿人不断升级的纺织品消费需求,是纺织行业发展的坚实支撑。华珊说,如东织企主要从事床上用品坯布生产,而床上用品占据了中国和全球家纺市场的半壁江山,且每年仍以一定速度增长。如东纺织背靠叠石桥,凭借多年来建立的稳固基本盘,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当我们深入梳理,会发现传统产业实际并不传统。”在回应华珊的论断时,副县长杨晶晶说,面对纺织业的困境,政府的决策重心,是要走出转型即转行的迷思,增强宏观调控的定力。“如果另起炉灶去培育全新产业,很有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岔河镇党委书记沈秀梅也认为,在业已成熟的资源面前,轻易放弃一部分劣势,等于放弃全部优势。

  困局当前,破旧立新,需要重塑的不是产业版图,而是发展信念。

  为了对冲坯布价格起伏对利润的影响,南通清雨飞菲纺织有限公司被迫将生产链条向家纺成品延伸,本意是将成本消化在自己手中,但在拿到“水星家纺”的代工资格后,企业决定终止持续15年的坯布生产,转型为家纺成品企业;南通昌润纺织有限公司多年来深耕企业管理,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持续加强质量管控和品牌建设,产出国内**家纺面料供应商“金太阳”的**产品……

  “哪怕80%的企业半死不活,20%的企业依然可以盈利。”在县纺织商会会长冒国平看来,纵使行业深陷困顿,依然遵从“帕累托法则”。就家纺坯布而言,如东输出了全国六成的产量,这是一个**重量级的坐标。纺织企业必须正视当前的困难,但也要强化愿景,讲好纺织业的真实故事。

  人们对一个产业愿景的认同度,会深刻影响这个产业所能融汇的资源和未来发展空间。冒国平认为,倘若一家企业真正树立了愿景,就一定会在利润安全、人才引育、精细化管理、产品创新等方面自觉改进,有所作为。譬如在欠款问题上,可以考虑通过适度让利替代无故赊账,在压降应收账款的过程中,逐步抬升客户层次,倒逼产品升级,进而带来经营战略的联动调整。

  “问题是,你想不想向那20%进军。”

  权力的归位

  现代经济发展规律表明,无论是单纯依靠行政力量直接配置资源还是完全听任市场配置资源,都有种种局限性。现实中,即便不触及这两种*限情况,“两只手”如果未能协调发力,经济运转也会发生问题。

  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认同,当前全县纺织工业“小、散、乱”的发展格局,与历史性因素无法分割。受到过去特定时期的政策鼓励,房前屋后的小作坊全面开花,创造了如东纺织企业较为庞大的基数。而后,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匹配的宏观调控制度安排,配置逐渐走向失灵,行业陷入失范。

  “是时候去规范了。”县发改委党组成员、工业和信息化局专职副局长袁卫华表示,从总体态势看,要想挣脱困境,仅仅依靠企业和市场已很难调节,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强有力归位。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发改委开始牵头制定全县纺织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这是我县历史上第三次开展类似工作。“前两次的出发点,是向企业要效益,但这一次不同,是要下决心真正把这个行业的病根挖出来。”

  首要措施在于从源头控制增量。袁卫华说,在审批层面,必须抬高新上织造项目门槛。项目达到一定规模,具备相应的环保安全管理能力,才能批准建设。现有企业新增设备、实施技改项目也要严格按规定报批。如果增量控制不住,规范整治工作就很难实施。

  其次要规范企业的财税管理。很多纺织企业纳税行为不规范,行内人看得很清楚,但由于钻的是法律法规的空子,处理起来有较大技术难度。“浙江等地有不以开票而以用电量核定税收的做法,我们与税务部门做了对接,觉得虽然在如东难以落地,但总要制定一个系统规则,针对特定行业给出参照。”

  袁卫华表示,此举的核心目的,并非扩充税源,而是为了更好引入绩效评价机制。通过核定企业的亩均销售、亩均税收判定综合绩效,凭核定数据控制用电与用能,倒逼现有企业盘活低效用地。与此同时,利用绩效评价推动“个转企、小升规”,提升行业总体发展质效。

  整治不能“一刀切”,这是考验权力运行精度的地方。“譬如个体工商户,虽然体量很小,但手续合规,政府应当认可。今后如何规范发展,需要坐下来谈。而对于新的市场主体,准入时可以设立门槛,因为个体工商户没有能力去处理纺织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更需注意的是,实施宏观调控制度安排,权力要归位,但不能越位。袁卫华认为,政府理应在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主导纺织工业集中区建设等方面积*作为,但要守住边界,杜绝干涉企业“内政”。“政府把握大的方向,在具体经营战略的调整上,相信企业比我们更聪明。”

  新的生产力

  尽管如东纺织名义上具备从纺织、织布、印染到成品加工的生产链条,但并不能自成体系。只有立足南通这一维度考量,纺织业才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如东主供坯布,通州负责印染与辅料,海门主攻成品加工和销售。这是各地历来的特色和分工。”冒国平说,南通规划打造“3+3+N”先进制造业集群,高端纺织被列为主导产业之一,显然是建立在既有的产业链结构之上。

  这是考察如东纺织业破局路径的重要背景。一方面,坯布作为原料产品,在开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均受制于后端需求,理论上应当拉伸产业链,带动价值链攀升。但在南通的大纺织格局下,如东需要做的应当是积*融入其中,而非重复建设。另一方面,这里已经事实上形成全国规模*大的坯布供应基地,深耕产业链源头,牢牢抓住供应链根基,将劣势转变为优势,或许是*切实际的做法。

  巩固如东纺织的源头优势,*急需解决的是产能问题。很多受访者都认为,坯布织造作为成熟度很高的行业,加之处于产业链前端,单一维度的技术突破难度越来越大,且无法形成巨大的产业推动力。要想扭转整个行业的运行质态,必须优化*原始的资源配置要素,那就是价格。

  “如果产能降不下来,价格永远扭曲。”马塘镇纺织协会副会长、南通永尚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旭春认为,要想较好地化解过剩产能,需要建立一种真正管用的制度,推动企业间相互抱团,统一企业的思想和行动。“要切实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他表示,如东纺织大大小小的行业商会有不少,但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很多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成。

  在政府层面,我县对各纺织商会有一定拨款,原则上每年补贴金额约10万元。“象征意义偏大,实际上组织一次大型活动可能都不止花这么多钱。”冒国平说,由于商会不能为企业提供贴身服务,会费就很难征集,继而造成商会服务能力不强、话语权不足,如此循环。

  打开僵局,需要政府和民间一起发力。他建议,可以参照浙江、福建等地的做法,通过政策牵引支持行业集聚发展。比如,将税收部分返还,交由商会专款专用,赋予商会一定的管理职权,推动商会实体化运作,以商业手段替代口头呼吁,促成企业的真正自律。

  “目前的问题是我们陷入了买方市场,老是被人牵着鼻子走。”冒国平说,一旦企业开始抱团,不仅能够解决产能过剩,更能形成“新的生产力”。他认为,凭如东的产业基础,未来完全可以打造线上线下坯布交易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制定坯布价格指数,让“如东发布”成为全国行业的“晴雨表”。

  “吴江盛泽、浙江柯桥,那里的童装市场、丝绸市场均由政府推动、商会主导、企业参与,有些市场还是上市公司。不仅不需要政府的钱,还能额外创造收益。”冒国平表示,有了实体化运行平台,就可以在投资、融资、管理、创新等方面更好促进政府与民间互动。只要有决心,有行动,如东也可以下好一盘大棋。

  在南通层面,推动纺织业集聚抱团发展已经成为政府意志。今年3月,市委书记徐惠民、市长王晖实地调研通州志浩、海门叠石桥家纺市场,强调要推进协同发展,放大集聚效应。有关报道显示,两大家纺城产业结构虽有大致分工,但依然存在同构竞争、功能重叠等问题,今年以来,已有包括党政主官在内的多位市领导前往两地调研,研究家纺市场协同发展行动方案。7月,2020中国南通国际高端纺织产业博览会在通举行,南通国际家纺商贸城“四中心一新城”规划走向前台。

  对于如东纺织业而言,其中多少透露出一些值得捕捉的信号。无论未来面临的更多是挑战还是机遇,如东纺织企业应该终结单打独斗的时代。这是所有受访者共同给出的结论。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