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丹东发力打造纺织行业“双名片”

百检网 2021-12-29

  12月5日至7日,由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政府和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联合举办的2020首届(中国)丹东时装周暨防护纺织产业合作洽谈会在丹东市举行。时装周期间,举办了丹东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对接大会暨防护纺织合作洽谈会、时尚品牌联合发布会、智能服装设备新产品展示发布会等系列活动。

  据丹东市市长张淑萍介绍,丹东纺织服装产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优势突出。上世纪80年代,丹东已经拥有化纤、棉、毛、丝绸多种门类产品,形成了由棉纺、织造、印染、服装行业组成的完整生产体系,享有“全国轻工业明星城市”的美誉。近年来,丹东市委市政府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重振轻工业名城雄风为目标,围绕改造升级“***”、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做文章,加快纺织服装这一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纺织服装企业竞相发展,由为国际品牌代工向自主研发设计转型,瑞沃尔、唐人·查伊娜、尤尼特等一批自主品牌开始占据国内外市场,形成了集纤维原材料制造、纺织制造、创意设计、服装制造、服装贸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构建起“一基地三园区”(一基地,即高新区的防护纺织制品产业核心基地;三园区,即振安区纺织化学品园区、振兴区功能纺织面料园区和东港市前阳服装加工园区)的发展格局。

  2013年,丹东防护纺织产业集群被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认定为辽宁省级重点产业集群;2014年,丹东高新区荣获“辽宁省防护纺织制品名城”称号;2015年,东港市前阳镇成为辽宁*大的纺织服装生产集散地;2016年,东港市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的“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称号。2019年,丹东市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亿元,生产服装7688万件,服装加工能力1.1亿件。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丹东市迅速建立起从无纺布、熔喷布、防护服面料到口罩、隔离衣、防护服的完整防护纺织产业链,防护纺织用品生产企业达到114家,35家企业成为***、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口罩、医用防护服、隔离衣日产能分别突破100万片、30万件、100万件,防护服产量占全省总量的80%左右,出口占全国的15%左右,一跃成为东北地区*大的防护服生产基地,为丹东打造***应急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次时装周开幕式上,丹东市高新区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确定为“国家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并被授予“中国防护纺织品名城”称号。

  “在获得‘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称号之后,丹东再获‘中国防护纺织品名城’称号,在行业中拥有两张产业名片,这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希望丹东能够乘势而上,在‘双循环’下发力‘双名片’,适应国内外需求端的变化,加强供给侧的技术创新、信息化改造,产业链协同创新,优化产业布局,全面推进纺织服装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重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贸促会会长徐迎新说,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显著,同时又是重要的科技时尚绿色产业,具有较快实现产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良好基础和巨大潜能。

  “丹东曾是辉煌的轻纺名城,也是辽宁省重要的纺织基地之一。”辽宁省工信厅副厅长冯文胜表示,希望丹东充分利用基础优势和条件,把丹东时装周办成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展会,与大连服博会、葫芦岛泳博会一道,成为推进辽宁省纺织服装行业产能升级、结构升级、品牌升级和时尚升级的重要载体,促进产业向“科技、绿色、时尚”转变,把丹东打造成为运动健康时尚之城。

  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下半年以来,在防疫物资出口和市场需求复苏带动下,我国纺织行业出口及内销情况逐月得到改善,内外循环相互支持的边际改善十分明显。1-10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达到2406亿元,同比增长9.5%;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6%。

  “为在后疫情时代持续稳定推进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出口增长动能,我分享3点建议:一是加强产品质量建设,不断提高合规能力;二是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三是积*布局全球市场,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茂春说道。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