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沈阳,人们*先想到的往往是那些家喻户晓的符号:辽宁省省会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和国装备部”等。
诚然,这些称号千真万确足够分量,但在老沈阳人的记忆深处,还有一道岁月荣光同样令人眷眷不忘。那便是曾经辉煌的沈阳纺织业。
“双节”期间,第二届中国(沈阳)旗袍文化节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踩着活动的鼓点,记者采访了沈阳
前世开端:新时期的沈阳纺织篇章虽然卸任3年有余,但至今谈起沈阳纺织业的兴盛,李艺仍是如数家珍。
“沈阳纺织业的鼎盛时期是在20世纪80年代。”李艺说,进入新时期,在几代沈阳纺织人的共同努力下,沈阳纺织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门类齐全,产量、
“毛纺以坐落在铁西区霁虹街附近的**毛纺织厂和第二毛纺织厂为代表,其他还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等多家毛纺织厂。从羊毛进厂到生产
历史痕迹:东北*早的民族棉纺企业除了毛纺之外,沈阳棉纺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在李艺的记忆中,当时沈阳棉纺的年产值近30万锭。而提到棉纺,李艺还讲了一段与之相关的历史钩沉。
“棉纺以10万纱锭规模的沈阳纺织厂为代表,沈阳纺织厂的旧址坐落在北市场的南侧,它的前身是奉天纺纱厂。”据记载,奉天纺纱厂由时任奉天省长王永江创办于152 0173 3840年,张作霖曾入股,为官商合资的东北*早的民族棉纺企业。纺纱厂还因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领导工人运动而闻名全国。”李艺说,奉天纺纱厂多次易名,于1958年后更名为沈阳纺织厂。
如今,漫步在和平区抚顺路上,仍能看见在奉天纺纱厂旧址依照原样重建的品字形仿欧式建筑。而那已经拆掉改作他用的原沈阳**、第二毛纺织厂,也是两座建于百年前的老厂。“**、第二毛纺织厂是日本人建的。沈阳解放后,党和政府对这两个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引进了国产先进的设备,达到了后来的生产规模。”李艺说。
火红记忆:家家爆满的招待所采访中,李艺以印染厂为例,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当年围绕在印染厂周边的招待所生意特别红火,家家几乎没有空房,住客清一水操着南方口音。”李艺说,这些人大多来自苏州、无锡、张家港等地,都是在等印染厂出货的下游商户。
“当时以沈阳**、第二印染厂为代表的
在李艺的记忆中,本地纺织厂生产的布料经常不够染,得额外从外地采购布料来印染。“有时为了买到灯芯绒,还得‘托关系’。”李艺说。
岁月跌宕:从新中国**到错失机遇除了服务于人们生活的纺织品外,在李艺声情并茂的讲述中,那服务于其他工业体系的闪亮亮的国字招牌,更是一块接着一块。
沈阳
“那时沈阳织布厂、床单厂生产的格子被罩,在北京燕莎商城受到了热烈追捧,当年就卖出了几百块钱一套的高价,而且还供不应求。”李艺说,彼时,能成为一名“沈阳纺织人”,**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儿!
但大浪淘沙,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出现了多元化走势,迈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沈阳纺织业的一些问题在商海掀起的阵阵骇浪中呈现出来,错过了*佳腾飞际遇的沈阳纺织业也渐渐滑向了低潮。
利用优势:重筑沈阳新纺织梦如今,第二届中国(沈阳)旗袍文化节的圆满落幕,也让一生未曾离开过纺织行业的李艺再次展露笑颜。“沈阳现在依旧有很多纺织行业存量,如果措施得当,重振沈阳纺织行业的辉煌,也是有可能的!”李艺信心十足。
“据我所知,康平就有家10万纱锭的民营纺织厂;设在法库的沈阳北疆麻业,经过十几年努力,把以前搓麻绳的麻纤维细化并制成衣服,年产值近亿元;康平的塑编
对于前路,李艺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我们在传统纺织业上错过了之前的机遇期,不要再与江浙等地区去争传统纺织,应该发挥我们的优势,例如可以结合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