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
从曾经“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绸乡,到如今的“中国丝绸名镇”和“中国纺织**镇”,再走向从“织造之都”向“时尚之都”的蝶变。
真丝绸是吴江的一条“金龙”,化纤仿真丝绸是吴江的一条“银龙”。以盛泽镇为代表的吴江丝绸纺织业历经岁月洗礼,在经济发展大潮中挺立向前。然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体制机制的束缚,盛泽人锐意进取,破“茧”化蝶,不断开拓新出路、走出新丝路。
吴江丝绸纺织业
吴江丝绸纺织业不仅是一种物质具象,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什么是精神?精神就是生命,就是创造力。从盛泽人看来,这种精神无疑就是丝绸精神。
盛泽人尊重生命,丝绸精神能以丝绸的柔性、韧性和包容性化解危机,以灵气、硬气和生命张力求变求新。丝绸精神还体现在对美、对时尚和品位的追求。盛泽历来有小上海之称,今天更是提升到**服饰面料潮流的境界,它与盛泽人的开拓创新精神一脉相承。小小一镇,作为曾经的全国四大绸都之一,今天拥有当今世界各类先进织机14万台和年产丝绸纺织面料200亿米的生产规模,这样巨大的物质成就,正是精神结出的硕果,是一曲生命的凯歌。
时代奏鸣,激情再燃,盛泽人正以妙手匠心,擘画吴江丝绸纺织业的锦绣蓝图。
盛泽地处太湖流域南岸,湖荡密布,河港纵横,沃野平畴,是天然的种桑养蚕宝地。史料记载,三国时期的盛斌将军在盛泽筑圩、屯田并繁衍子孙的时候,盛泽就已经开始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辛勤劳作。
到了唐代,这里的丝绸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吴江成为重要的丝绸产地。当时隐居于吴江的文学家陆龟蒙写下了“桑柘含疏烟”“处处倚蚕箔”“尽趁晴明修网架,每和烟雨掉缫车”的诗句。明代正德《姑苏志》记载:“绫,诸县皆有之,而吴江为盛。唐时充贡,谓之吴绫。”
蚕茧
到了元代,虽连年战争,吴江的蚕桑生产仍然有着相当规模。**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说:“离开苏州,我们到达距此仅一日路程的另一个城市,即吴江州。这里出产大量的
以机为田,以梭为耒。明代中叶,盛泽地区的丝绸生产开始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盛泽也成为兼具丝绸生产和集散功能的专业市镇,先后出现了三个绸市,形成了“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的盛况。
盛泽丝绸业在清代更为兴盛,外地的绸商蜂拥而至,顺治至嘉庆年间,先后有8所会馆落户。这种现象被专家视为“全国所罕见”。
盛泽丝绸以
一根蚕丝,百转千回,绸都人血液里流淌着的丝绸基因生生不息,它强劲的生命力,代代相承,并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创新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1949年下半年,盛泽丝绸业处在低迷时期,绸市萧条,销路呆滞,生产基本停顿。随后丝绸业经过几番改组,到1965年形成以新生、新华、新联、新民等丝织厂,以及绸缎练染一厂、绸缎练染二厂和丝绸印花厂为骨干的格局。盛泽人分别称之为“四新”和“三染”。
起初,“四新”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存在不少欠缺之处,他们便四处取经,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比如,新华丝织厂的双绉一度质量不过关,就到上海、苏州等地的丝织厂登门请教;“松紧档”是双绉织物的常见病,也是产品质量的“致命伤”,后来打听到上海对此解决得较好,就再次前往请教。
1983年,《浙江日报》发文学习吴江丝绸业
1983年,在杭州举行的全国丝绸产品质量评比中,“四新”送展的产品在参评的9个品种中获得了4个**名,在行业内引起轰动。《浙江日报》为此在头版连发3篇文章,号召浙江省的丝绸企业向盛泽同行学习,从此盛泽丝绸更是名声大振。
砥砺前行,再攀高峰。在由当时国家经济委员会组织的全国丝绸产品质量评比中,“四新”和“三染”生产的丝绸产品先后荣获3个国家金质奖和4个国家银质奖。此外,盛泽还有100多个丝绸产品荣获江苏省优质产品和
高质量的盛泽丝绸作为中国丝绸的一张名片,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畅销商品,
1986年东方丝绸市场开业剪彩
而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成立是吴江丝绸纺织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件大事。市场成立后,逐步形成了“专、活、全、优”的特色,全国各地的纺织厂商纷纷来此开设经营窗口,很快成为国内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丝绸纺织品市场之一。从2005年起,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商品成交额连续多年名列中国纺织品服装专业市场首位,成为国内重要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布市”。
可以说,“四新”和“三染”是盛泽丝绸工业的精华和孵化器,为盛泽丝绸纺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了
1990年代后期起,在国营企业、集体企业改制工作逐步展开的同时,盛泽的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大量民间资本在短短数年里集中投向丝绸纺织行业,从一年投资5亿元猛增到一年投资50亿元、100亿元,一下子新建了1000多家丝绸纺织厂,使盛泽丝绸纺织业跃上一个新高度。
“在吴江,你会感受到其经济发展像春潮般排山倒海的不同凡响。”当时的《群众》杂志用这句话勾勒出吴江经济发展的生动画面。
盛泽人把改革、开放、创新注入了自己的灵魂,经济发展一次又一次跃上新台阶。盛泽始终站在中国镇级经济的“**方阵”。
特别是徐关祥、姚德荣、陈建华、缪汉根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家,**突破计划经济束缚,将一个个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迅速做大做强。
恒力集团车间
与时代同步,与国家战略同行。始建于1994年的恒力集团,是多元化发展的国际型企业。2019年,恒力集团总营收5567亿元,现列世界500强第181位,成为全国*大的化纤企业。“只有掌握‘话语权’和‘定价权’,才能实现产业领域的突破。”为此,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蓝图,从起家的织造产业到化纤领域,不断延伸着自身的产业链,尝到了产业链上溯带来的“甜头”。
更早两年成立的盛虹集团持续奔跑在创新之路上。“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盛虹已将创新基因深植企业发展之中,建立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研投入体系,形成企业发展的‘*强大脑’。”盛虹集团董事长缪汉根说。为此,盛虹集团制定了我国化纤行业**项国际标准,其产品和技术均能与国际巨头相抗衡,被誉为“全球差别化纤维专家”。
丝绸纺织业拥有“双重属性”,不仅仅是“制造产业”“民生产业”,还是“都市产业”“时尚产业”“创意产业”。这些属性,归根到底要靠文化的力量来凝练。
上久楷宋锦
“上久楷”宋锦,将古老的非遗之美结合当下的摩登艺术,赋予宋锦高定系列服装不同年代、国家、文化、历史及艺术元素,勾勒出符合当下东方女性气质的新形象。目前,公司已为50余位国家元首及其家属制作宋锦国礼,其华美与灵动的时尚设计,展现出矢志不渝的民族文化传承。而华佳集团则另辟蹊径,突破同质竞争,创立家居丝绸品牌“桑罗”,走上打造时尚品牌之路。
“天下丝织品,震泽占三成”,在盛泽的东面,有个“中国丝绸小镇”叫震泽,“中国蚕丝之母”费达生先生在这里开启了近代国内机械化缫丝的先河。如今,震泽已聚集上百家丝绸企业,形成“金花领衔、小花紧跟、百花齐放”的产业格局。
太湖雪党建文创产品
一丝连八方,古老亦新潮。“金花”之一的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不仅建起了太湖雪桑蚕文化园,农文旅融合得红红火火,还去老挝种桑养蚕建基地,掘金“
另一朵“金花”同样气度不凡,苏州慈云蚕丝制品有限公司作为《蚕丝被》国家标准起草的行业代表,以“工匠精神”坚守品牌之魂。
刚刚过去的小满时节,是盛泽先蚕祠*热闹的时候。这个清朝道光年间修建的丝业公所,每年的这**都会迎来戏班子轮流唱“小满戏”,期望蚕花娘娘保佑当年蚕茧丰收。
历经千年,几多风雨,吴江丝绸纺织产业爬坡过坎中永远不知“小满”,更多追梦传奇还将上演。
专家点评
让经典产业焕发勃勃生机
区档案局原局长沈卫新
丝绸产业是老祖宗留给吴江的千年历史经典产业,也是吴江对外开放的一张靓丽名片。
吴江丝绸业源远流长。盛唐时,吴江已“无地不桑”,所产的吴绫成为贡品。明清以降,震泽丝客云集,盛泽绸商满门,一座座由安徽、山东、山西等商人建设的会馆拔地而起。与“丝绸之路”同步,吴江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广受赞誉。进入新世纪,吴江丝绸产业不断改革创新,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震泽业已成为“中国丝绸小镇”,盛泽从丝绸古镇、纺织名城,进一步迈向“时尚之都”。
新旗艺旗袍、盘扣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吴江人围绕丝绸特色产业做文章,把“一根丝”做到**,并以“丝”为媒,由“线”到“面”,丝丝入扣,培育出了电子信息、光电缆、电梯等集群产业,创造了“吴江经验”,综合实力走在全国百强区(县)前列。
吴江丝绸产业振兴发展的成功实践,充分反映了吴江上下,特别是广大企业家对实体经济的坚守,对全球市场的把握,对产业链分工合作的追求,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对工匠精神的尊重,这里既有千里之行的专注与坚持,又有始于足下的踏实与奋斗,也是新时代吴江发展精神的生动体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吴江以全面打造丝绸文化传承与发展标杆为使命,紧紧抓住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一定会让古老的丝绸产业在其原发之地,在她的故乡,焕发出勃勃生机。
发扬丝绸精神再创绸都新辉煌
原盛泽镇经济服务中心副主任沈莹宝
如果把盛泽的历史比作一条河,那么这条长河里流淌的便是丝绸文化。
可以说盛泽的历史就是一部丝绸发展史。自发祥以来,丝绸纺织始终是推动盛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千百年来,盛泽人以机为田,以梭为耒,夫织妻络,父业子承,铸成了“日出万绸,衣被天下”“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的绸都美名。
新中国成立后,盛泽人民振奋精神,创新发展,将昔日的“丝绸古镇”成功创建为今天名扬四海的“纺织名城”,形成了千亿级的丝绸纺织
盛泽东纺城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盛泽人又把打造“时尚之都”作为产业、市场和城市的升级之路,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推动经济发展向高质量提升,推动产业链向前端的研发、设计升级,向价值链的高端攀升,通过时尚转型,挖掘盛泽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的潜力。
盛泽的丝绸纺织产业历经千年而长盛不衰,依托的不仅是物质基础,更是精神力量的支撑。源远流长的丝绸纺织产业发展史,早已凝聚成厚重的盛泽丝绸文化积淀,形成了“重商、务实”的独特民风和“包容、开放”的经济文化特色。以丝绸的柔性、韧性和包容性化解危机,以灵气、硬气和生命张力求变求新,在丝绸纺织产业的领域内不断追寻美丽、时尚和品位的**,**服饰面料的新潮流。这就是盛泽人所诠释的丝绸精神。
盛泽必将继续发扬丝绸精神,再创绸都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