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棉纱贸易商反馈,随着郑棉、ICE主力合约连续向上突破,不仅印度、巴基斯坦、越南、乌兹别克斯坦等棉纱外盘报价偏强上行,且在国产棉纱虚涨500-800元/吨前提下,7月中旬以来港口清关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纱人民币报价整体上调200-300元/吨。
绍兴柯桥某贸易商表示,进口棉纱涨幅明显偏弱,一方面1个月棉纱财务成本+仓储+保险+重量损耗等费用也不低于200元/吨;另一方面近期人民币持续贬值,汇率双向波动幅度加宽,棉花、棉纱进口成本也小幅上升。
浙江、山东等地几家织布厂、中间商表示,在“德尔塔”变异毒株冲击下,越南已不堪重负。从6月底开始,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与日俱增,胡志明市、首都河内相继宣布进入实质性封城(封锁暂定15天);其它地区疫情防控也全面升级,棉纺织、服装业受到影响明显加大。一些越南纱厂、出口企业排单、交货压力上升,开始与中国买家协商延期装船、交货或解除合同。中国采购商不得不采取补救措施:一是将中长线订单转给巴基斯坦、印度纱厂;二是直接采购港口保税、清关棉纱,但成本都将较前期合同明显上涨。
从调查看,7月中旬以来,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印度、越南C32S高配包漂贸易商报价与国产棉纱倒挂幅度缩小至100-200元/吨,接轨趋势越来越明显,考虑到进口纱净重结算、配棉等级普遍偏高、染色效果较好等因素,进口棉纱竞争力随国内棉花期现上涨而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