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自治区

百检网 2022-02-10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自治区纺织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编制的《自治区纺织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12月29日

  宁夏自治区纺织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纺织工业是我区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加快纺织工业发展,对于繁荣城乡市场、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增加劳动就业和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自治区纺织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支撑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现状和面临形势

  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纺织工业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截至2013年,全区纺织工业企业达到156 0190 2607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4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2.57亿元,是2006年的3.36倍,年均增长18.92%;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是2006年的近8倍,年均增速高达40%,高出全国平均增速9个百分点;全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8.28亿元,年均增长9.92%;全行业能源消费总量3.1万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能耗仅为0.08吨标准煤,远低于全区4.29吨标准煤的平均能耗,是自治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表1宁夏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年均

  增长率

  企业户数

  41

  35

  43

  47

  48

  45

  55

  64

  6.6%

  从业人数

  0.82

  0.87

  0.84

  1.03

  1.04

  1.16

  1.10

  1.08

  3.45%

  工业总产值

  45.35

  56.21

  63.62

  75.40

  89.85

  103.25

  110.51

  152.57

  18.92%

  产品销售收入

  43.20

  47.10

  53.82

  70.80

  81.88

  106.93

  114.46

  154.86

  20.01%

  出口交货值

  9.43

  6.77

  7.78

  3.69

  9.57

  11.38

  11.32

  18.28

  9.92%

  1.产业结构方面。2013年,主导产业羊绒行业原绒购销总量12000吨,羊绒分梳产能13000吨,无毛绒产量8000吨,羊绒条产量1200吨,羊绒纱产量1900吨,羊绒衫产量500万件,与2006年相比,后道精深加工环节所占比重显著提高。在羊绒产业发展的同时,我区在棉纺、毛纺、麻纺等天然纤维纺纱领域有所突破,绵羊毛分梳产能超过1200吨,45万锭恒丰精密纺纱、25万锭如意纺精梳纱线、3万锭亚麻纺纱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服装业年产量突破100万件,1家产业用纺织品生产企业已经投产运行。全区纺织产业呈现出以羊绒为主导,其它天然纤维产业为补充,服装和产业用行业逐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表2宁夏羊绒产业产品结构变化情况表

  指标

  购销总量

  无毛绒

  羊绒条

  羊绒纱

  羊绒衫

  2006年

  7800吨

  5500吨

  300吨

  900吨

  155万件

  2013年

  12000吨

  8000吨

  1200吨

  1900吨

  500万件

  年均增长

  7.44

  6.44

  25.99

  13.26

  21.56

  2.布局方面。初步形成了分工明确、差异发展、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产业集群。宁夏生态纺织示范园贺兰园区定位承接产业转移平台,以发展精梳纱线、高档面料、服装制造、产业用纺织品为重点;宁夏生态纺织示范园灵武园区依托国内原绒分梳和深加工基地优势,以发展羊绒精深加工、羊毛纱线、亚麻面料、高档服饰为重点;吴忠市利通毛纺园以发展高端纱线、家纺、服装面料为重点;同心县建成进口羊绒分梳加工产业集群;中宁县重点发展羊绒流通与分梳、羊毛地毯等领域。

  3.企业发展呈现“两*分化”现象。羊绒领域,龙头骨干企业自主研发、改造的羊绒分梳设备和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进口先进的纺纱、电脑横机以及配染色关键设备在国内具有装备**优势;中小羊绒分梳企业的设备陈旧老化、耗能高,产品产量低、质量差、绒毛损伤严重。服装领域,仅有汇川一家规模以上企业,产品质量较好,民族服饰设计能力突出,具有一定品牌影响,销售渠道比较畅通;中小服装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不高,抗风险能力不足。

  4.技术支撑方面。自治区纺织服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已经建设了***羊绒制品检测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8个研发中心以及宁夏羊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基地、研究生实习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山羊绒加工关键设备与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利用散绒染色设备实现羊绒及羊绒混纺成衣染色技术开发及应用”、“专业化精纺绒条生产线装备的改造及示范应用”等项目得到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

  发展趋势。

  1.国际纺织工业发展趋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整体市场需求不振,我国羊绒制品出口数量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随着全球纺织服装产业升级和区域结构调整加速,高端技术纺织品和高附加值的国际品牌运营等仍然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掌控。新兴市场国家中,越南、缅甸、孟加拉以及巴基斯坦等用工成本更低的国家在低端制造领域发展迅速,挤压了中国部分中小企业的市场空间。国际纺织品服装消费需求进一步分化,带动羊绒、亚麻、桑蚕丝等高端天然纤维产品增长较快,尤其是包含民族特色的机织藏毯、手工地毯和大众消费的穆斯林民族服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国内纺织工业发展趋势。国内纤维消费需求进入持续平稳增长阶段,近三年来增速有所下降。以产业集群、先进技术、品牌创新能力为突破的一大批新型产业基地正在形成,为中西部地区纺织工业发挥后发优势、开展差别化竞争提供了宝贵经验。我国纺织工业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东部发挥沿海创新、品牌及出口优势,新疆依托棉花资源吸引棉纺企业西进投资,青海利用大白毛原料引导东部地毯产业转移,中原地区依靠丰富的劳动力优势和内陆消费市场吸引投资,我区利用丰富的羊绒及上游原料,加快推进生态纺织全产业链建设。低碳、绿色和循环发展的模式逐步成为行业主导。

  我区发展纺织工业的优势条件。

  1.现实优势。**,我区是全球原绒交易集散地和原料基地。年收购交易原绒达12000吨,占全球原绒交易总量的65%以上。羊绒分梳能力13000吨,年分梳羊绒8000吨居全球首位。近年来,我区成功开发世界**的羊绒分梳设备,引进全球zui先进的羊绒纺纱设备,供应了欧洲70%以上的精纺绒、中国60%以上的精品无毛绒,1900吨羊绒纱产量也使我区跻身全国羊绒纱线生产基地前列。其次,我区拥有完整的羊绒产业链和优势骨干龙头企业,已形成原绒购销―洗绒梳绒―绒条―纺纱―面料―服装的完整产业链条。绒条、纺纱、毛衫等羊绒制品精深加工比重近50%,成功培育了“菲洛索菲”、“圣雪绒”、“绒典”等一批自主品牌,形成了以中银、嘉源、荣昌、德海、马斯特、生海、圣雪绒等七大集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2013年,七大集团均入围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98.47亿元,占全区羊绒产业的64.54%。第三,我区具有承载和发展穆斯林服饰文化的独特优势。全球穆斯林人口已突破16亿,中国穆斯林人口超过2000万,其中回族人口超过900万,市场潜力巨大。宁夏是中国**的回族自治区,在承载和发展穆斯林服饰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我区穆斯林服饰出口在全国所占比重仅为0.03%,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潜在优势。**,我区具有煤化工优势,有向化纤产业延伸的潜力。我区煤炭资源丰富,通过煤化工产业中的煤制甲醇,可以向下延伸出烯烃类和芳烃类的化工产品,为进一步生产制造合成纤维提供原料资源。火力发电为除尘袋等产业用纺织提供了广阔市场,能够带动聚酯及涤纶工业丝的需求。其次,宁夏周边多数属高寒高原地区,防寒服需求量大,近年来尼龙在羽绒服、防寒服以及户外服面料上应用增长迅猛。第三,政策优势突出。我区是国家批复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自治区确立纺织产业为我区的特色优势产业,从土地、能源、资金等各方面都给予政策扶持。尤其是银川综合保税区的封关运行,通过保税区加工贸易出口再进口,为消除国内外纺织原料“剪刀差”提供了便利,免除了棉花和部分化纤原料多重税收,对投资企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我区发展纺织工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1.羊绒分梳能力过剩。我区羊绒分梳能力达到13000吨,而无毛绒产量仅为8000吨,产能利用率仅为61.54%,分梳能力明显过剩。部分工艺、技术、装备相对落后,导致原料收购加工环节出现无序竞争现象,资源约束趋紧,难以推行“优质优价”。

  2.专业人才紧缺。我区纺织工业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很大,特别是高端研发、设计等人才相对匮乏,行业面临中高端工业技工不足,低端制造招工难的双重困难。

  3.公共服务不健全。我区纺织工业规模以下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数的67%。广大中小企业受发展定位、产品质量、管理方式、融资成本等条件制约,发展相对缓慢,市场竞争力弱,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保障,促进其提升发展水平,特别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产业化集群发展,增强产业上下游协同配套能力,加快壮大产业规模。同时,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创新多种直接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

  二、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战略定位。全面构建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的先进现代纺织产业体系,把我区建设成为国际高端羊绒为主的天然纤维产品研发和制造中心、全球穆斯林服装服饰供应链中心、中国西部新型纺织工业示范基地、产业用纺织和化纤原材料供应基地。

  基本思路。着力提高羊绒产业精深加工比重,依靠产业竞争力加强原料资源控制力,发展亚麻、桑蚕丝等高档天然纤维制品;深入研究穆斯林文化对服装服饰风格的需求和影响,培植服装产业新亮点;高起点适度发展服务于本地产业链的纤维染色和色织、印花产业;探索发展针对西部地区需求的化纤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建设,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强化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节能减排,健全产业服务体系,壮大优势骨干企业,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协作配套能力,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市场体系完善、空间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

  发展目标。到2020年,形成以羊绒、棉纺、毛纺、服装以及多种纤维共同发展的格局,建成以科技和品牌为**,以民族服饰创意文化为特色的先进现代纺织产业体系。2017年,全区纺织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4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350亿元—380亿元,年均增长26%左右;行业利润水平、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品牌贡献率稳步提高。2020年,全区纺织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30亿元—68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540亿元—580亿元。具体发展目标见下表。

  表3纺织产业发展目标

  项目

  子项

  2017年目标

  2020年目标

  产业规模

  羊绒产业

  羊绒购销总量13000吨;无毛绒产量9000吨;绒条产量2000吨;羊绒纱产量4000吨;羊绒面料产量200万米;羊绒衫产量800万件;羊绒服饰200万件。

  羊绒购销总量14000吨;无毛绒产量10000吨;绒条产量3000吨;羊绒纱产量5000吨;羊绒面料产量250万米;羊绒衫产量1200万件;羊绒服饰300万件。

  服装产业

  如意纺色织面料服装1500万件,穆斯林民族特色服装250万件,服饰围巾鞋帽等3000万件。

  如意纺色织面料服装3000万件,穆斯林民族特色服装400万件,服饰围巾鞋帽等5000万件。

  其它天然纤维产业

  羊毛纱产量3000吨,精品毛纺面料600万米;棉纱产量15万吨,高档棉织面料4000万米;亚麻纱产量3000吨,亚麻面料600万米。

  羊毛纱产量5000吨,精品毛纺面料1000万米;棉纱产量25万吨,高档棉织面料8000万米;亚麻纱产量5000吨,亚麻面料1300万米。

  产业结构

  产业链拓宽效果明显,羊绒和非绒产值比例达到3:2,羊绒精深加工制品占全部产品的70%;围绕穆斯林文化形成宁夏特色服装产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现代纺织工业体系基本形成,羊绒和非绒产值比例达到1:1,棉纺、麻纺、毛纺、丝织等产业在西部均形成**优势。

  技术进步

  全区先进技术装备的比重提高到70%以上,工业新技术及鼓励类技术的采用率达到95%以上;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1.2%;重点产业集聚区均建立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5%。

  全区先进技术装备的比重达到90%以上,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1.5%,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10%。

  品牌建设

  力争创建15个以上区域性自主品牌,5—8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服装、羊绒自主品牌,3个伊斯兰国家知名的服饰品牌。

  在2017年的基础上增长一倍

  三、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健全产业体系。

  1.引导企业健全产业体系。积*引导骨干企业开拓市场,发展羊绒纺纱环节及后道面料和针织服装环节。积*开展东西部产业集群对接交流,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帮助中小企业通过柔性分工与东部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合作。积*推广羊绒多纤混纺交织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大力推进企业联合研发和公共服务研发设计平台建设。

  表4健全产业体系路线图

  主要任务

  运行模式

  龙头企业羊绒精深加工

  加快发展羊绒纺纱、横机织造和毛衫缝制,与国内先进下游企业合作

  中小分梳企业羊绒精深加工

  与东部毛衫集群合作发展羊绒衫制造业

  织造企业高档羊绒面料

  采取技术服务、设备配套培训、设计外包等国际合作

  羊绒多纤混纺交织技术推广

  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市场推广机构共同合作

  2.加快穆斯林特色服装设计制造体系建设。针对文化创意和设计风格的研究需要,筹建宁夏国际穆斯林纺织服装设计研发和文化创意中心。面向国际、国内市场,开展穆斯林服饰和家居文化特色组织趋势研究发布会、服装设计大赛等活动。支持汇川等大型骨干龙头服装企业开发中高档服装,引导本地企业发展ODM或外包配置区外生产能力。

  表5穆斯林服饰设计制造体系

  主要任务

  实施主体

  任务内容

  宁夏国际穆斯林纺织服装设计研发和文化创意中心

  政府或行业组织牵头,按市场配置机制组建实体

  国际穆斯林服饰和家居流行趋势发布会、服装设计大赛等

  中高档穆斯林服饰设计和供应链管理工程

  汇川等区内大型骨干龙头服装企业

  针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穆斯林高档民族服装设计,外发订单模式吸引区内外生产能力,形成高效供应链

  3.提升其它天然纤维产业体系建设。设立高端天然纤维支持计划,在亚麻纺织、丝织等领域,吸引与国际品牌有稳定羊绒服装供应渠道的企业投资;在毛纺织领域,积*引进东部优势企业,鼓励本地骨干龙头企业适当增加毛纺产能,开发羊毛与羊绒混纺交织产品,以及地毯、毛毯产业;依托银川市综合保税区的优势,吸引拥有国际棉花资源和进口棉采购渠道的企业如山东如意集团、恒丰集团等,充分利用纱线原料优势延伸发展坯布织造和色织产业。

  加强羊绒资源管理。

  建立并逐步完善质量分级制度、毛绒纤维质量检测体系和以电子撮合为手段的国际羊绒交易中心等三大支撑体系。

  1.健全羊绒质量分级制度。加强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相关标准委员会的合作,升级《羊绒原绒质量分级标准及检验办法》,将其作为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进一步研究制定国际**、适合仪器化检验评价的羊绒标准体系和检测方法。拟定羊绒质量分级员制度和羊绒交易经纪人制度,为各种不同品质纤维的混合包装进行分选、整理、合级等服务。

  2.完善毛绒纤维质量检测体系。在改进现有包装和包型,逐步引导牧场、原绒加工场和经纪人实行绒包、毛包硬包型的基础上,专业纤检机构按照国际标准建设毛绒纤维实验室和现场取样设施,参照澳大利亚羊毛检验局检验检测配置标准,对批量销售的羊绒依法实施逐包取样、包包检验的公证检验服务,推动毛绒纤维现代流通体制发展。

  3.拓展国际羊绒交易市场。由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政府及相关单位主导,地市及重点龙头企业参与,市场化投资建设,将现行毛绒纤维经营中私自剪毛、散乱收购、随行就市等行为,改变为质量分级、公证检验、市场拍卖的现代交易流通方式,引导经纪人进入拍卖中心进行规范交易。尤其是通过标准仓单业务和电子撮合手段调动市场主体参与热情,使质量分级制度和毛绒纤维检测体系具备平台基础。

  推动技术改造升级步伐。

  抓住行业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加快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步伐,进一步推动羊绒分梳、多纤混纺交织、印染及后整理等技术领域的发展。

  1.推优限劣,提高行业门槛。提高羊绒分梳行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的比重,出台技术改造奖励措施,采用先进分梳技术,淘汰旧有落后设备;制定行业准入和退出标准,在能耗、物耗、生产环境等方面,逐步限制和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分梳产能;后道发展印染行业,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设定技术门槛,采取设备负面清单限制落后印染产能进入我区。

  2.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加强全区及产业基地的行业信息化发展,全面提供行业信息、市场资讯、商务、B2B服务。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推广适合行业特点和管理要求的服装CAD/CAM、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移动应用,开展网络营销和品牌推广宣传,引导品牌企业利用后发技术优势,统一规划线上线下销售策略,实现电子商务领域新突破。

  3.加强科技创新机构建设。根据行业发展需要,企业提出年度重点研究课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报自治区有关部门批准后,纳入产学研专项扶持项目之中。对科技创新机构迁移到我区或设立分支机构的,按照“一事一议”的模式提供优质服务。

  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

  结合我区纺织产业发展布局,重点打造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灵武园区、贺兰园区和以恒丰纺织为代表的利通区毛纺织产业园区三个重要的增长*,大力发展同心、中宁两个特色园区,形成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

  1.宁夏生态纺织示范园贺兰园区。围绕山东如意投资建设项目形成的产业基础,按照棉纺、色织、面料、针织成衣、衬衫、西服等产业链构成,积*招商引资,快速扩大产业规模;探索以煤制甲醇、己内酰胺和PA6为整条产业链的化工化纤产业。将园区打造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质平台。

  2.宁夏生态纺织示范园灵武园区。依托龙头企业和羊绒资源优势,提高羊绒精深加工比重,大力发展亚麻、丝织等高端天然纤维研发和制造,试点建设羊绒质量分级制度和国际羊绒交易市场,进一步扩大服装服饰的设计研发和加工能力。使园区成为宁夏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和服装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3.利通区毛纺织园。按照梭织面料和毛衫产业的需要,大力发展以绵羊毛分梳、羊绒纱、高档植物纤维面料、家用纺织品为主的产品,形成与宁夏高端天然纤维基地相匹配的毛纺织配套能力。

  4.同心羊绒产业园。站在吸纳整合全球羊绒原料资源的角度,针对以进口为主要原料渠道的羊绒分梳产业,大幅提高分梳质量和效率,成为进口羊绒贸易加工基地。并与羊绒质量分级制度接轨,逐步进入国际羊绒交易市场,引导全球羊绒原料产业按照中国标准体系进行产出和加工。

  5.中宁恩和毛纺织园。依托地毯纱、地毯织造以及毛毯等产业基础,抓住国内地毯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提升改造,形成以地毯产业链为核心的粗纺和半精纺纱线生产能力,以及以民族特色为主的地毯、毛毯产业,打造细分市场优势的特色毛纺织产业集群。

  表6集群式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发展重点

  项目名称

  项目进展情况

  建设主体

  纱线

  10万头全自动气流纺高档纱线项目

  2015年投产

  如意科技

  25万锭高档如意纺精梳纱线项目

  2014年部分投产,2015年全面投产

  20梳20纺羊绒纱线项目

  2014年部分投产,2015年全面投产

  中银绒业

  3万锭高支精梳羊毛纱线项目

  2015年投产

  3万锭精纺高支特种亚麻纱项目

  2015年投产

  年产45万锭纺纱项目

  2014年部分投产,2015年全面投产

  恒丰纺织

  面料

  年产3500万米高档家纺、服装面料项目

  2015年投产

  年产220万米羊绒、羊毛高档精品面料建设项目

  2015年投产

  中银绒业

  1300万米高档亚麻面料建设项目

  5000万米/年如意纺高档衬衫面料项目

  2015年投产

  如意科技

  服装及制品

  3000万件/年如意纺高档免烫衬衫项目

  2015年投产

  年产500万件羊绒衫项目

  2015年全面投产

  中银绒业

  年产210万件高端羊绒服饰建设项目

  2014年部分投产,2015年全面投产

  年产5000万顶白帽、300万条拜毯、100万件大袍项目

  2015年全面投产

  伊佳服饰

  化纤

  年产300万吨聚酯纤维及后加工项目

  2020年底投产

  如意科技

  其他

  年产1万吨羊毛技改项目

  2015年投产

  圣源绒毛

  羊毛绒深加工项目

  2015年投产

  双维绒业

  年产300吨无毛绒新型分梳项目

  2015年投产

  同心宏业工贸

  加强品牌建设。

  1.产品品牌建设。对“菲洛索菲”、“圣雪绒”、“绒典”、“灵州雪”、“汇川”等已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积*帮助其与国内主要百货、Shopping mall等商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宁夏品牌联盟开展与商业渠道的“抱团”入驻,推动“名品进名店”,降低品牌渠道拓展的难度与成本。设立宁夏服饰品牌影响力奖项,对区域覆盖和品牌销售终端数量达到规定数量的企业予以奖励。鼓励企业收购国际服饰品牌所有权或中国区代理权。大力培育和扶持成长性品牌,鼓励羊绒分梳企业创建优质无毛绒品牌,引导企业在面料、服饰等方面依托设计研发和产品制造能力发展自主品牌,开展区域营销。选择具有穆斯林民族服装设计能力的企业作为特色服饰品牌建设试点,支持其在国内外穆斯林聚集区开设品牌专卖店或设立品牌销售点。

  2.区域品牌建设。依托现有的产业集聚区,如灵武精品羊绒,灵武、贺兰生态纺织等,继续强化产业特色,扩大区域产品知名度,引导企业树立集群区域品牌意识,维护区域品牌形象。鼓励集聚区内企业以区域品牌为标志,开展各种推广和宣传活动,鼓励企业组团参加国际性展会。加大对区域品牌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认知度。

  3.服装品牌生态建设。服装品牌生态在微观上涵盖了物流开发、产品生产、服务水平、研究开发,以及延伸出的资金流、商流、信息流开发等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围绕上述品牌生态单元,进一步改善产业本身和支撑系统,优化物流配送系统、提高设计研发能力、建立品牌发展产业基金、推广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健全服务体系。

  1.建立灵活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根据企业用人需要,建立全面的纺织服装劳动力培训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劳工招募和培养制度。*积引进纺织服装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举办操作工技能大赛,科学评价劳动力素质和生产率水平,为专业技术人才在职称评定、子女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

  2.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加快建设适应纺织品服装特点的专业性第三方物流体系,加强以统一纺织品服装电子二维码技术为核心的仓储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适应服装产品及其辅料和配饰的多批量、小品种、短周期的物流服务,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建设宁夏羊绒国际交易平台,加快设计研发、质量检测、信息、认证、电子商务、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企业、大学与研究中心的合作,建设开放性的创新体系。

  3.发挥展会、节会等综合平台功能。鼓励企业积*参加各类展会、节会,在中阿博览会期间举办国际穆斯林时尚论坛,为全球穆斯林提供一个展示时尚文化、交流文化产业的窗口。适时举办高端天然纤维纱线、面料辅料及各类配套洽谈会以及国际穆斯林服装和家居产品流行趋势发布会等,扩大展会规模、提升展会影响。支持企业参加国家和国际相关组织举办的高水平的展览展会,充分发挥各类展会、节会的作用。

  四、保障机制

  加强组织协调,全力推进规划实施。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商务厅、国土资源厅、金融办、银川市、吴忠市人民政府等部门参与,通过联席会议制度、日常工作协调等制度,及时研究和解决规划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全力推进规划顺利高效实施,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强化政策引导,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对纺织工业发展的组织水平、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用好、用足、用活中央支持纺织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促进纺织工业发展的财政支持体系,通过逐年增加专项资金、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和信用担保等方式,加大对纺织工业的支持力度。在土地、税收、用水、用电等方面予以倾斜。对规模扩张快、税收贡献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给予奖励,加大促进纺织工业发展的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考核奖励制度,营造纺织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大招商引资,开展多领域合作。

  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完善纺织产业政策措施,抢抓发展新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我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契机,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依托国际纺织节会、中阿博览会等平台,加强与欧美、韩日、阿拉伯国家及港台等纺织强国和地区的互利合作,积*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促进人才、资本、技术、品牌等生产要素向宁夏聚集,提升我区纺织产业的发展水平。

  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加快发展。

  通过引进全国和地区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鼓励银行在纺织产业集群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大担保资金等方式,增加对纺织业的投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纺织领域,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纺织企业的信贷支持。针对纺织企业特色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发展新型融资方式,为纺织业快速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融资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中小企业集合债、短期融资券等。对发展前景好的纺织企业实现担保费用优惠,支持企业运用各项专利进行抵押贷款,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继续对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予以支持。

  加强人才培养,完善配套政策。

  按照宁夏生态纺织产业发展实际,依托如意科技、中银绒业、恒丰纺织等大企业、大项目建设,加强纺织产业人才整体谋划,与西安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和其他培训机构建立产学研联盟一体化模式,多方位引进人才,对企业引进的中**管理和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定、晋升由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按照有关规定提供便利,子女入学由教育部门按照就近入学原则执行,并在户籍、社保、医疗等方面不断优化,由相关部门建立特别通道,解决外地人才后顾之忧,在如意科技、中银绒业、恒丰纺织等重点企业建立人才公寓和专家公寓,按照企业管理者、技术人员、优秀操作能手、骨干员工以及老员工的优先顺序,逐步安排企业从业人员有序落户生活在宁夏。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