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赛场上较量广告与代言,运动品牌在赛场外也在进行商业竞技。RET睿意德发布的《运动品牌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服装鞋类运动品牌开始撤离购物中心,以更多独立体验店和概念店出现。据了解,Nike、adidas、Mizuno等服装鞋类街铺店约占四成,且这一比例还在逐年增加。
报告显示,运动用品零售业正经历每年30%-50%的高速发展。不过由于购物中心租金较高,大部分服装鞋类运动品牌对店铺面积需求较大,开始从购物中心转向街铺。据了解,Nike仅在上海淮海路就布局了三家概念店,面积zui大的一家达3700平方米,可展示1000多款当季产品。为增强顾客体验感和增加器械产品展示功能,Nike几乎在每个独立门店内配备了跑步机,结合其专业App捕捉试跑者姿势,为顾客量身定制运动鞋。Mizuno也在全国推出跑步概念店,并提供Precision Fit精准脚型测量系统,综合消费者身高、体重、走路习惯等信息,通过数据分析,为其挑选产品。
调研数据表明,目前,服装鞋类运动品牌门店选址37.59%落户在街铺,33.07%选择进入购物中心或者奥莱,而剩余的29.34%设点在百货、运动超市。剥离购物中心转换经营模式后,由于平效达单店平效一半以上,每月约6000-8000元,运动品牌更青睐开品牌集合店。
RET睿意德方面认为,集合店资源整合能力更强,可以延长顾客停留时间,这样一来,集合店可以保持较快的货品更新速率和流通速率,推动销售额增长。一般情况下,运动品牌专卖店单店平效约每月3000元,集合店可在此基础上翻倍。除上述模式外,还有品牌选择开面积较大的超市型门店。如迪卡侬面积多在3000平方米及以上,单店平效为每月800-1000元。在运动品牌扩张中,作为细分市场的户外运动品牌上升速度zui快。自2000年Northland和The North Face相继进入中国后,超过七成店铺开设于购物中心和百货内。中国户外运动品牌正以每年超过40%的速度增长。高端户外品牌Arcteryx、Mammut等更倾向进驻购物中心和百货店。RET睿意德方面认为,主要由于此类型商业项目客流量大,有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使品牌短期内即可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