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制鼓造出全国最大最小牛皮鼓 有上百年历史

百检网 2022-02-11

全国*小的直径只有1厘米的牛皮鼓、*大的直径达到2米的牛皮鼓;大鼓敲起来可声闻数里,小鼓一敲也余音缭绕……这样的奇迹从70多岁的老艺人刘应文和他的子孙手中创造。日前,记者来到彭州市葛仙山镇,见识了这门“刘氏制鼓”的民间绝活。

古老的工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彭州一绝,“刘氏鼓业”老号招牌名声远扬。刘应文老人一家世代做鼓,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记者见到刘应文老人时,他正带人赶制一面大鼓。在闲暇时,老人告诉记者,他从12岁便开始跟父亲学做鼓,到现在4个儿子、1个孙子跟他学艺。老人做的鼓,小到直径只有1厘米,大到直径达2米,因工艺奇特,“刘氏制鼓”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老人*引以为豪的,是一面直径只有1厘米的拇指鼓。这面小鼓,是为庆祝2007年元旦而做,制作如此袖珍的小鼓,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一种精雕细琢的技巧和耐心。

这样的小鼓非常少,刘氏制鼓大部分是大鼓和中鼓,大鼓专为寺庙而做,中鼓为歌舞文艺而用。这些鼓均为牛皮所制,因鼓桶的高低、所剖皮的牛的年龄和季节的差异,牛皮鼓的音质效果都不一样。当地人告诉记者,刘应文老人有闻声听鼓的绝技,即能用耳朵听出鼓是用什么木头做成,鼓面牛皮用的是公牛皮还是母牛皮。

原始手艺面临现代冲击想一代一代传下去

葛仙山镇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刘应文制鼓有些与众不同,他制作的鼓有着朴素和原始的美。很多从工厂流水线上下来的鼓,漆都刷得非常精致,而刘应文所制的鼓,则如同把漆泼上去般显得颇为粗犷。

记者看到,在制鼓时,为防止鼓桶变形,刘应文给鼓桶加了一道箍,这鼓箍是竹制的,看上去有些粗糙,不过,这却反映出了一种审美取向。更重要的是,作为木头的鼓桶因气温变化会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用竹条而不是用铁丝做鼓箍,是因为竹子与木头的胀缩比例较为一致。

让人惊异的是,刘氏制鼓已远销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虽然制鼓手艺悠久,但也面临着冲击。那就是原始和现代的冲击——制鼓早有先进的方法了,但刘应文还沿用着*原始的工艺。现在市面上大量出售着机器制作的鼓,但刘应文依然想执着地坚守祖传的手艺,并一代一代传下去。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