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月份接近50%的出口增速,让不少分析人士大跌眼镜。
海关总署6月10日公布的统计显示,5月份中国出口156 0190 2607.6亿美元,同比增长48.5%,比上月加快18.1个百分点;进口1122.3亿美元,增长48.3%。
在综合分析了该月的出口国别结构后, 数位受访分析人士将出口高增长的源头锁定欧盟。中国5月对这个原本不被看好的市场的出口增长了49.9%,其中对德国的出口增速更接近60%。 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和国内楼市新政的出台,进入6月份以来,投资者年初对经济过热的议论迅速被对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所替代,从而导致近期股市的大幅下跌。而在此时点上出炉的5月份外贸数据,似乎显示欧债危机对出口的冲击没有预想那么大。
“是欧盟、美国等传统主流市场继续补库存的因素支撑起了5月份的出口高增速,但估计这一动力难以持续到三季度。”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说,考虑到出口发货、结汇的滞后性,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可能在三季度全面呈现。
另一方面,消息人士指,迫于减排压力,“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的出口政策调整已不可避免,但各部委在调整的时机选择上存在分歧。
这意味着下半年的出口形势存在很大变数,高度仰赖出口的中国经济是否将在年内“二次探底”,亦尚未明朗。
“欧洲补仓”:出口的短期引擎
即便刨除掉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因素,5月份出口额对比2008年5月出口额,仍然增长了9.2%。
这让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感到乐观。他认为,5月贸易数据中,无论是早前被看好的美国、东盟,还是不被看好的欧盟市场,5月份中国对它们的出口增速都相当高;从产品结构看,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这类更能反映国外市场需求恢复情况的产品,出口增长要明显快于整体水平。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1774.9亿美元,增长37.4%。同期,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1386.8亿美元,增长28.2%。东盟以微弱的优势超过日本,重新成为我国第三大伙伴。
“中国5月出口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表现也是相吻合的。”李慧勇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委员会近期都上调了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预期。5月出口数据公布后,申银万国已经将中国全年的出口增速从22%调高至28.5%。
但更多的分析人士没有这么乐观。“5月的出口大增,主要来自于欧洲的补货需求。”前五矿商会副会长周世俭分析,世界经济恢复不同步,致使欧美等主流市场补库存启动的步调有前有后。美国的补库需求启动于去年的三季度,而来自欧洲的订单在去年末、今年初才见好转。
事实上,企业5月完成的出口,订单大部分在去年末已经签订,当时的采购商们尚未预料到今年2月以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和蔓延。
“按照惯例,在经历过2008年、2009年两年经济低迷后,欧美补充库存的需求至少将维持8-9个月。”周世俭说,不能从这种非常态的出口中得出外贸已经全面恢复的结论。实际上,美国今年一季度3.2%的经济增长中,就有一半来自补充库存的推动。
后市变数:冲击在三季度到来
广东一家以欧洲市场为主的大型服装出口商,今年已经开始大幅裁减欧洲业务。“订单数量虽然比2009年有明显好转,但短单、急单为主的订单格局没有改变,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客户下单更趋谨慎,大部分报价低到出口商们根本无法接受。”这家公司的负责人说。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新变数是,在富士康发生连续跳楼事件后,珠三角的外贸工厂在各方压力下普遍开始加薪。上述服装出口公司已经连续3个月每月每人增加200元左右的工资和社保购买额,上半年的劳动力成本增幅接近30%。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认为,人民币兑欧元的汇率与中欧出口存在很大的相关性。今年以来人民币兑欧元已经升值了16%左右,4、5月份的汇率波动尤为明显。考虑到外贸订单3个月左右的合同期,他预计欧债危机的影响在三季度或四季度才会全面显现。
三季度一直被视为中国商品出口的传统旺季,一般在10月份之后,出口额会出现环比回落。若考虑香港转口因素,对中国而言,欧洲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中国每年对欧洲的出口额占整体出口额的两成左右。
大型出口商们的订单情况也支持霍建国的判断。
国内*大的雪柜出口商星星集团上半年每月一直维持着60%左右的出口增速,从现有订单情况看,6、7月的出口计划已经全部排满。星星集团外贸公司总经理陈海明估计,8月后的出口存有变数,增幅明显回落难以避免。
国内*大服装出口商之一的上海飞马集团的总经理陆龙生说,近期出口商与采购商在价格方面的冲突尤为明显,出口商们为保住微薄利润不得不放弃欧洲的不少低价单,公司前5月每月40%左右的月均增幅在三季度将难以维持。
利剑悬头:出口退税下调再磨刀
欧债危机影响的不明朗之外,另一把剑也悬在中国出口的头顶。
5月份出口的数据中,钢铁产品出口备受关注。其中钢材在5月份出口了494万吨,同比增长2.7倍,出口额40亿美元,增长约两倍。速度比前几月明显加快。
不知是否巧合的是,正是在5月中下旬,坊间开始盛传钢铁产品、部分有色金属等“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将要下调。传闻称热卷9%的出口退税将取消,冷卷和涂镀类产品的出口退税从13%下调到9%。
“不排除是钢铁企业在抢关出口,赶在出口退税下调之前执行此前签订的出口合同。”霍建国预计,“抢出口的情况可能在此后几个月会更加明显。”
而据悉,浙江、广东等主要出口重镇在上周接待了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派出的几组外贸调研人马,出口退税率下调对出口影响的评估在调研座谈会上被屡次提及。这似乎显示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目前判断,出口退税下调锁定的还是‘两高一资’产品,不会波及其他出口类别,”一位不愿具名的外贸官员说,“调整的动因主要还是‘十一五’的减排压力,而非外贸结构的调整。”
他透露,除了下调出口退税,钢铁等产品还可能将再次被纳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不再享受进出口保税的优惠。
2008年初,在外贸减顺差、调结构的推动下,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70多类商品被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同年底金融危机爆发后,为稳定出口,决策层在2009年6月将这些产品从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中剔除。
到了今年一季度,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大幅反弹。国家发改委官员在内部一次节能会议上表示,今年能否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关键要看“两高”行业过快增长能否得到有效控制。而控制的措施之一可能就是收紧该类别的出口。
不过,再度下调出口退税的思路与商务部的思路不一致。商务部此前一直在呼吁能够将出口退税政策中性化,按照国际惯例实行全征全退,不再将其作为“调结构”的手段。
受商务部委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新近完成了一份题为《涉外财税政策体系改革路径》的课题报告。报告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应分三步完全实现出口退税政策的中性化——包括将当前的出口退税率稳定下来;确定平均出口退税率,逐步提高平均出口退税率的水平;*后完全实现出口退税政策的中性。
上述消息人士说,政策究竟会如何调整目前还未成型,不过商务部仍坚持今年应“稳”字当头,所有外贸政策调整都该放到明年再论。
欧债危机后续影响及出口退税政策的变数,使得下半年的出口形势不容过度乐观。而很大程度上基于出口牵引的中国经济是否将“二次探底”,这一争议目前还没有明朗的答案。
关于这一争议的*新言论是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于华盛顿时间6月9日的讲话。林在当日世界银行举行的《全球经济展望》视频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经济没有二次探底的风险,但其他经济体是有二次探底的风险的。”
他承认欧债危机将会影响中国的出口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DI),但认为中国可以更好地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来吸引外资。他预计今年中国GDP增长率可达至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