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欧盟委员会宣布,从今天(2月1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鞋类实行监控。
据此,欧盟将在**时间掌握中国鞋类的进口数量,当中国鞋短期内出现进口激增时,欧盟将采取“特保”对中国鞋进行“封杀”。
我们就此采访了我国**品牌专家赵昌彪先生,请他对此发表看法。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赵昌彪先生对这个在记者看来颇为“严峻”的话题却显得比较轻松。
赵昌彪先生指出,由于中国出口欧盟鞋子的渠道相对比较稳定,质量相对较高,相应生产企业的规模也比较有限,因此短期内出现贸易激增的可能性其实并不是很大,所以倒不必太过于紧张,谈虎色变。
同时,赵昌彪又提醒道,中国鞋业不能因此而轻视欧洲制鞋商对“中国制造”的完全属于商业意义上的“敌意”,欧洲鞋业界还将要求欧盟提高在环保、技术上的标准,在配额取消后对中国鞋继续设置非关税壁垒等。
根据中欧入世协议,今年元旦起欧盟已经取消对中国鞋类长期实行的配额制度并降低进口关税,这一度令中国鞋商相信,欧盟将是今年*具增长潜力的出口市场。
但出于对中国鞋将蜂拥而入的担忧,欧盟部分国家的制鞋商频频使出“先发制人”的自卫手段。上述监控措施由意大利制鞋商向欧盟“特保”委员会提起,意大利等国的鞋业协会去年还向欧委会提出对中国鞋类“反倾销”的立案申请。
监控主要针对过去受配额限制的产品,若自某地的进口量短期内出现激增,欧盟可采取“特保”以限制其进口数量。原产地证明的出台则是由于中国内地不少鞋企都通过香港转口至欧盟。
赵昌彪说,中国经济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国际摩擦时代,这个国际摩擦时代也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和中国企业正在崛起。人才不足、研发力量薄弱是影响中国推出并巩固自己的制鞋品牌的首要因素。当务之急是好好地整合现有的资源,培养出过硬的专业人才,继而推出更多的中国制鞋优质品牌占领国际市场。
赵昌彪又说,对此,我十分赞同中国前任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吴建民先生的看法,那就是:“中国的经济崛起不会是非常顺当的,我们要充分估计到困难,研究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研究国外的经济,研究国外的法律,研究国外的经济走向、市场行情,并找出相应的对策。”
赵昌彪先生*后指出,鞋业界人士应当尽快让我们这个鞋业“生产大国”迅速突破“品牌小国”的困境,加大品牌的含金量,提高产品附加值,这是中国鞋业界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长期的课题。(鞋业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