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海关结合福建前5月鞋类产品出口数据,分析当前鞋类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外反倾销措施不断,世贸组织裁决中欧鞋类产品贸易争端案值得期待。
自2006年10月起欧盟对我国皮鞋征收高额反倾销税,让我国皮鞋出口遭受重创,部分企业甚至被迫放弃欧盟市场。而2009年12月30日,欧盟决定继续对我国皮鞋征收税率为16.5%的反倾销税。在我国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世贸组织争端处理机构已经决定设立一个专门小组,来裁决中欧鞋类贸易争端案。这将我国鞋类企业维护合法权益为赢得契机。此外,今年以来,阿根廷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对我国鞋类产品设限。其中,阿根廷从5月22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鞋类产品设定*低参考价格,每双鞋的离岸价*低为13.38美元。一旦进口申报价低于这一标准,将按照参考价格征收关税。该措施有效期5年。巴西自3月5日起向进口自中国的以皮鞋为主的鞋类产品每双征收13.85美元的反倾销税,为期5年。
(二)国际技术壁垒林立,欧盟DMF禁令延期需引起重视。
近年来国际技术壁垒日趋严重,欧美等发达国家凭借其自身的技术、经济优势,制定了苛刻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技术认证制度等壁垒,导致我国鞋类产品出口受阻,部分产品因不符合标准甚至被通报召回。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3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2010/156 0190 2607/EU决定,针对富马酸二甲酯(DMF)含量超过0.1ppm的消费品投放或在市场上销售的禁令有效期将延长一年,至2011年3月15日。而DMF是被鞋类企业广泛用在鞋皮革、织物衬里、鞋垫和鞋面以及鞋、鞋包装中防腐防霉剂。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的DMF禁令,已经令我国不少鞋类产品出口碰壁。截止今年3月,欧盟已通报违反DMF指令产品35例,其中31例来自于我国,占总通报数的89%,产品全部为鞋类制品。而今年1季度,我国出口鞋类产品被欧美通报召回共计31批,与去年同期相比激增40.91%。
(三)新兴制鞋国家快速崛起,我国鞋类企业面临强有力竞争。
近年来,印度、巴西、越南、印尼等新兴制鞋国家迅速崛起,并成为了我国鞋类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金融危机引发外部需求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当地政府对于鞋类出口的扶持力度更是不断加大。印度是仅次于我国的世界第二大鞋类生产国。印度政府将从4月1日起实施一项期限6个月、总额62.5亿卢比的刺激计划。其中,40亿卢比将用于促进鞋服出口,特别是促进300种鞋服向美、欧两大市场出口。而受到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劳动力短缺等诸多因素制约,加之出口频频遭遇反倾销围堵,我国对制鞋企业的吸引力正在逐渐下降,更多企业将目光投向生产成本更为低廉的新兴制鞋国。如,近期印尼方面消息,来自中国、韩国和泰国等地的10家制鞋企业表示要在年内向印尼制鞋业投资大约1.5至2亿美元。
(四)欧元持续贬值,出口欧盟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
欧盟是福建省鞋类*大的出口市场。对于用欧元结算的企业来说,必须先以人民币套算美元,再以美元换欧元,存在两种汇率风险。今年以来,受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欧元一直以疲软的态势不断下跌。6月1日,纽约汇市尾盘欧元兑美元收在1.2253,盘中一度下跌至1.2111,再度刷新四年以来新低。今年以来欧元兑美元贬值幅度已近20%[5]。欧元贬值使我国对欧盟出口鞋类企业不得不面对普遍性的成本上涨。此外,采购商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和降低成本,很可能不敢下大单和长单,改小单和短单,或转向越南等国家采购,进而使我国鞋类产品出口数量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