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一个月内,美国连续实施针对中国四项贸易措施:2003年11月18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实施纺织品配额;2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批准对中国的可锻铸铁管件征收反倾销税;24日,美国商务部提出对中国的彩电加征关税;12月12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对中国的家具企业实施反倾销立案调查。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张汉林教授表示,目前世界对华反倾销存在着滥用问题。他判定,2005年后,当大多数中国企业取得外贸经营权,加之中国制造业升级换代,那时中国必将迎来被反倾销诉讼的高峰。
美国**反倾销诉讼律师威廉.派说:“中国确实正成为全球反倾销诉讼集中的目标,但这不一定坏事。相反,正说明中国经济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在迅速增大。”但张汉林表示,由于反倾销案件的连带示范效应,对中国外贸的影响远远大于涉案金额。
中国加入WTO后,努力融入国际化经济体系中,然而从现实日益加大的反倾销案件来看,这一步仍然颇为艰难。普遍认为,中国依靠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逐渐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跨国企业包括美国企业纷纷将自己的工厂迁往中国内地,问题是,这种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球产业链的自然转移,却将中国大多数价廉物美的商品视为是对本国产业的损害。
文章提到,2003年,中国政府也实施对别国的反倾销措施,将近20起的反倾销案件被视为是中国针对别国反倾销采取的一种制衡机制。目前,中国对汽车、化肥和钢铁三大行业的进口反倾销预警机制已初步建立,但是出口反倾销预警机制仍是一片空白,彩电反倾销一案即反映出这一点。
文章*后指出,反思的不仅是政府。直接面向市场的企业的出口战略也有问题。马宇质疑,长虹在一年内向美国市场出口300万台彩电,难道企业内部就没人考虑会不会造成反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