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子买了一双球鞋,都已调换两次了,还是不合适。现在给孩子买鞋必须带上孩子试穿才放心。”日前,沈丘县西关街居民刘女士向记者谈起她给6岁的儿子买鞋的经历时,感慨不已,“现在市场上童鞋尺码混乱,让人‘雾里看花’一样。”
日前,记者来到沈丘县出售童鞋较为集中的惊天市场,宽阔的市场西侧几乎成了童鞋的海洋,各类童鞋整齐地放在货架上。记者看到两名农村妇女反复地比较着手中的童鞋,半天拿不定主意。其中一名农妇告诉记者,她很想给孩子买双鞋带回家,没想到童鞋的尺码让她看不懂,怕买了不合适,来回换鞋又要遭受奔波之苦。
在一个童鞋摊前,记者随手拿起几双童鞋,证实了该农妇所言不虚:鞋底上的标注有的是中国码22码,有的是US3,还有的是JP16、UK2等。卖鞋的老板告诉记者,它们分别是美国、日本、英国的尺码标注,但这些童鞋的产地都是在国内,生产厂家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自己的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
记者在两家超市采访时,发现童鞋鞋码标注混乱的现象都不同程度存在。在一超市的童鞋专柜,一个王姓老板说,目前市场上的童鞋多以法国和美国的模型制成,生产出来的型号大多与这些国家的鞋号标准一致。虽然国家对鞋的尺码有统一的换算标准,但是在童鞋领域里一直执行得不规范,普通顾客只知道老鞋码和新鞋码的换算,但对目前流行的洋鞋码知之甚少,所以买鞋时有些拿不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