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了,慌了!
2011年的春天,“民工荒”让中国制造企业感到了一片惊慌。
中西部与东部民工争夺战越演越烈,媒体不断地爆出“民工荒”的爆炸式新闻:长三角缺工上百万,珠三角缺工上百万,安徽缺工总数达到25万,湖北缺工总数达到35万,东北缺工,山东缺工,就连劳动力输出大省四川也开始缺工了,一时间,“民工荒”成了中国鞋业抹不去的阴霾。
恰恰在“民工荒”现象引起许多人一片惊慌的时候,温州商报爆出了一则新闻《功夫做在前头 节后开工不愁》,此新闻称,在“招工难”不断困扰着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时候,奥康、吉尔达企业的工人返厂率高达80%以上。
据调查,中国鞋都明星鞋企的返厂率都很高,开工十天后,员工返厂率都达到了90%以上,吉尔达、奥康甚至达到了96%以上,加上新招的工人,开工不到一个月,吉尔达员工人数同比增长了29%。
为什么在“民工荒”大潮中,中国鞋都的明星鞋企用工不慌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李佐军曾经说过,“民工荒”根源是“权利荒”,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要让千千万万的打工族真正获得应有的人身权利。
“‘民工荒’只是表象,民心慌才是本质”。民工们工资低,拖欠、克扣工资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比较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存在诸多歧视,如此而言,民工如何安心?企业如何不慌?
中国鞋都的明星鞋企用工不慌的原因,恰恰解决了民心慌的问题。
吉尔达公司总经理李国华深有体会地说:“为了消除员工的异乡感,我们把他们当家人相待,给员工发送了开工红包,妥善安排他们的生活。给予员工以足够的人格尊重,普遍增加员工工资,目前,吉尔达的一线员工的工资普遍在2000元—5000元/月之间。员工心安了,何必走呢?”
据调查,一些温州鞋企推出了股权激励措施,招贤纳才,甚至有鞋企亮出“一线员工也可获赠股权”的招牌,吸引了许多农民工的加盟。同时,许多温州鞋企纷纷改善生活、工作条件,员工吃住免单,鞋企设有夫妻房,设有大型俱乐部。据悉,2011年,中国鞋都靠“亲情、涨薪、赠股”三张**,用工没有“慌”。
像温州鞋企这样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工的福利也能避免民工荒。中国鞋业品牌观察员谭儒认为,不管怎么转型升级,制造业不会消失,用工现象不会消失,只要我们善待农民工,何须慌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