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30年,是中国飞速发展的30年,也是我们精品之心渐失的30年。不管你想不想承认,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跑得太快”,中国企业也“跑得太快”,在急速奔跑的过程中,我们从供应短缺到产能过剩,从精益求精到日益迷失。现在,当我们说起中国精品,我们想起的是什么?实际在说的又是什么?也许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中国精品”这个概念。
说起精品,我们只能想起国外产品?
中国制造业在*速发展,但是不可否认产品量大于质的情况比比皆是。说起国产手机,我们想起来的是瑕疵,说起让我们引以为豪的瓷器,我们**反应是工艺大不如前。
有人说,当今的中国市场精品稀缺,那什么样的产品才能被称之为“精品”呢?横向对比国外的精品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以大家熟知的瑞士手表为例,一款手表**的呈现出来,需要完成1200道工序,而要精确地磨锉出一块合格的瑞士手表,则需要的254个零件。
而意大利的手工皮鞋,从量脚、制楦、制革、裁料、缝绑、缝底、配鞋跟、修饰到保养的一整套手工订制的工艺流程,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超过300多道工序精雕细酌才能完成。
实际上,精品代表的不只是产品的质量,更是一种品牌素养,甚至是文化精神。让我们惊喜的是,中国制造业已经开始认识到问题所在,开始重视“精品”概念。
中国制造开始发力,中国精品开始普及
前几日,笔者有幸参有幸参观了某家电企业相对机密的、用于专门做产品品质测试的实验室,其中而其中一间叫做“精品工程对标室”的实验室,令人印象深刻。
在这个实验室中,工程师们对于所属产品进行大量的精品测验与精度分析。他们会把即将上市的产品进行*其细致的拆分,拆分工作会细化到每一块电路板和每一颗螺丝钉,零件拆分完毕后,还会将不同种类的部件整齐的摆放在一起,并会从平台、技术、核心部件、可靠性、可制造性、外观、易用性和标准化等8大维度与标杆产品进行全面对比分析,找出产品不足,并且分析制造新的创新点,持续改善和提升产品力。
国产产品正在从一种量的成长,逐渐转向了质量成长,我们开始学会去细化产品生产的工作,去精化产品生产的步奏,不再简单的为做一件产品而产出一件产品,更多的投入,更用心的生产,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产品的转变,也让我们看到更多关于“精品”产出的希望。
同样以上述企业为例,为了将一个电饭煲**的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工作人员会反反复复进行上千次甚至是上万次的实验。相关工作人员透露,为了更加精细的了解产品的品质,他们会按照对标流程,对两款电饭煲产品分别进行拆机,并在拆机过程中,一个部件一个部件的进行分析研讨。这样精细的付出,*终让他们的电饭煲揽获得了包括红点、IF等多项国际设计大奖,在部分核心技术上也实现了**国际。
在这间小小的实验室里,我看到了中国制造的匠心精神和崛起的希望。复制能力强一直是中国制造被国际诟病的主因,同时也制约了我们前进的脚步。而现在,随着一批批精品工程的崛起,随着一个个类似于美的这样的企业出现,随着一批批类似于美的电饭煲这样的精品出现,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制造会摒除复制,向着技术超越与创新发展。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国产精品出现在消费者的视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