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制鞋产业以劳动力优势为根基,积*参与全球生产分工。中国鞋靴产品的出口金额从2001年的100.96亿美元,不断攀升,直至2014年的562.48亿美元。
此后,中国鞋业出口金额高位回落,2020年该金额已经缩减至381亿美元。如以2014年为基准,中国鞋业7年间损失的出口订单金额可达4300亿元。
70亿双鞋子流向哪里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是全球*大的鞋履出口国家。而福建的晋江等地,已经成为重要的制鞋产业基地。
上世纪90年代,南洋华侨开始回流,给福建晋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和资金,当地人开始了*初的创业之旅。随着先行者逐渐取得良好的效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鞋服及相关产业,渐渐形成了产业集群,使晋江成为世界夹克之都、中国鞋都、中国拉链之都等。
在中国,像晋江这样的鞋类产业带还有很多。得益于劳动力成本低廉、电力能源供应充足、环保压力不大等要素,中国一跃成为“世界工厂”。
Wind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鞋靴对外出口的数量为74亿双,2021年前11个月该数量为78.58亿双。2020年,中国出口到美国、欧盟、俄罗斯的鞋靴、护腿和类似品及其零件的金额分别为77.52亿美元、65.36亿美元、15.58亿美元,占中国对外出口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0.34%、17.15%、4.09%。
7年出口损失4300亿
2014年,中国对外出口鞋靴的金额来到顶峰,随后开始难以阻止的回落。
如果以2014年出口额562.48亿美元为基准,2015年至2020年,出口额分别减少了27.39亿美元、90.4亿美元、80.62亿美元、93.54亿美元、85.48亿美元、181.37亿美元,2021年前11个月减少额约为100亿美元。七年间,中国制鞋产业出口额累积缩减了660亿美元,以当前美元对人民币汇率6.37测算,损失额为4304.2亿元。
这种滑坡,部分的原因在于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订单减少。同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一些企业开始向东南亚转移。以制鞋产业带福建晋江为例,该市2001年的*低工资标准为380元/月,2022年*低工资标准为1960元/月,二十年间上涨了4倍。而制鞋产业为产业工人支付的工资无疑要比*低工资更高。
葡萄牙鞋业协会(Apiccaps)发布的报告显示,亚洲是全球鞋履生产的集中地,2020年产量占比高达87.6%,****于其他大洲。分国家来看,2017~2019年中国蝉联世界鞋履**大生产国,但产量占比由57.5%下降至55.5%,而位居第2~4名的东南亚国家印度、越南及印度尼西亚的产量合计占比分别为19.6%、21.4%、21.6%,呈上升趋势。全球鞋履制造业正逐渐向东南亚地区转移。
近年来,以华利、丰泰、裕元、钰齐为代表的制鞋龙头纷纷在海外设厂。丰泰及钰齐的总部在中国台湾,华利及裕元的总部分别设在中山和东莞。而在产能布局方面,四家公司均呈现出明显的向海外(尤其是越南)转移的趋势。
疫情前,越南的制鞋产业出口稳步攀升。Wind数据显示,越南每年对外出口的鞋类从2010年之前的不足50亿美元达到了2019年的183.18亿美元,十年翻了三倍多。
如何稳固住回流的订单更是难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订单开始回流到中国。
“全球疫情的背景之下,中国供应链优势进一步凸显。速卖通平台在西班牙、法国、俄罗斯、巴西等国的订单量和用户数达到了三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卖通全国渠道总经理王德民表示
然而,当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散去,如何将回流的订单稳固在中国则是更大的难题。
相比国内市场,从事出口生意的企业需要面对国家多、语言多、平台多、物流多,需要不同团队来满足不同平台、不同国家的差异化需求,还需要和不同区域的物流服务商、供应链服务商做好协同。现在应对流通环节的断裂和费用涨价,就是个难题。
除了完善供应链体系,要想将订单留住,更主要的是要能够直接触达消费者。借助电商渠道,而不依赖单一电商渠道,似乎更稳妥。
延伸阅读
国务院:重点扶持中小微外贸企业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表示当前我国外贸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平衡因素增多,外贸运行基础并不牢固。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做好跨周期调节,助企纾困特别是扶持中小微外贸企业,努力保订单、稳预期,促进外贸平稳发展。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未来将进一步稳定外贸领域就业。对纺织品、服装、家具、鞋靴、塑料制品、箱包、玩具、石材、陶瓷、优势特色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各地方要落实好各项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以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方式加大出口信贷、出口信保等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各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主管部门加强协作,研究建立外贸领域用工定点定期监测机制。
同时,未来还将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进一步鼓励外贸新业态发展、缓解国际物流等外贸供应链压力,并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