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研发生态蚕丝被及其产业化

百检网 2022-02-16

【百检网讯】日前,由南通那芙尔服饰有限公司、苏州大学、鑫源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生态蚕丝被的研发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2013年度“纺织之光”科学技术二等奖,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也大大缩短了项目的完成时间。

生态蚕丝被的研发及其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和产业化对国内蚕丝被行业的科学健康发展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该项目对机制丝绵进行生态技术研究,开发出生态蚕丝被的新品种,生产优质蚕丝被供应市场,实现蚕茧资源深加工,对发展桑蚕业具有现实的促进作用。

规模猛增高端不高

据项目带头人苏州大学教授邢铁玲介绍,蚕丝被是我国传统的丝绸产品和重要的出口商品,蚕丝被以轻柔、舒适、保暖性优良,对人体具有保健功效而深受国内消费者青睐。目前全国蚕丝被年产量已达500万条以上,蚕丝被生产已由手工作坊式生产向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生态纺织品方向发展,在茧丝绸行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蚕丝被的优点是重量轻、纤维长、保暖透气性好。同时,蚕丝被具有良好的御寒力和恒温性。蚕丝被具有“纤维皇后”的美誉,含有纤维中的“丝容积空隙”天冷时能降低热传导率,保暖性胜过皮、棉,天热时又能排出多余的热量,使被内温度保持舒适。

但是,目前机制丝绵生产工艺存在一些问题:机制丝绵的蓬松度与柔软性比手工丝绵有所降低;机制丝绵脱胶残留碱液,由于丝绵片叠堆精练袋中,用水冲洗不易将丝纤维表面的残留碱液去除,使机制丝绵pH值不符合生态纺织品标准的要求;此外,丝绵生产厂脱胶废水虽经污水处理,但大量丝胶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且市场上缺少功能性蚕丝被品种。

系列难题迎刃而解

“项目针对机制丝绵的生产状况及缺少功能性蚕丝被品种的问题,发明了高弹性膨化丝绵被的生产方法,研制了丝绵片自动精练装备,实现了丝绵的生态加工;研发了制绵热水循环系统、智能负压风机通风系统及水帘降温系统,从机制丝绵脱胶废水中回收提纯丝胶,化废为宝,实现了丝绵加工过程的节能减排;开发了多功能生态蚕丝被,丰富了蚕丝被的品种。”邢铁玲谈道。

据悉,“生态蚕丝被的研发及其产业化”项目成功攻克了蚕丝被生产过程中蚕丝膨化、弹力拉伸、生态功能化整理、蚕丝移位变形等系列难题,创新了丝绵高弹膨化加工技术等,形成了高弹性膨化丝绵被的生产方法、一种可水洗丝绵被的防水后整理方法、一种彩色丝绵被及其制备方法等4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现了从原料选择、加工设备、加工环境、加工过程完整产业链的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和绿色健康。

强强联合各司其职

南通那芙尔服饰有限公司地处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利用海安栽桑养蚕的优势,以南通那芙尔服饰有限公司建成的全国茧丝绸行业的国家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技术支撑,与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就“生态蚕丝被的研发及其产业化”专题展开了深入而持久的产学研用合作。

针对“生态蚕丝被的研发及其产业化”项目,在由南通那芙尔服饰有限公司、苏州大学、鑫源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产学研用攻关团队中,依托南通那芙尔服饰有限公司先进的缝制、织造、绣花、制绵、制被设备,发挥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的研究优势,在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方面与南通那芙尔服饰有限公司及鑫源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合作。

“三方各司其职在丝绸面料、茧丝绸深加工关键技术及蚕桑综合利用等领域开展积*科研攻关,通过校企合作大大缩短了项目的完成时间。”邢铁玲说。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或来电400-101-7153删除。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