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语叫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家纺设计领域中的"公婆"之争也持续了多年。有些企业对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实操性低、设计落地性差颇有微词,而有些院校则认为企业要求的落地性限制住了学生们的设计思路,是艺术向市场妥协的现象。那么这场"公婆"之争,进行到哪个环节了呢?当高校和企业们在据理力争的时候,作为这场争论的核心人物,青年设计师们有没有需要从自身角度改进的呢?
企业:设计太"仙"难玩转
在个别企业看来,他们对高校**不满的地方,就是把学生培养的太艺术了。"很多年轻的设计师刚刚来到公司,设计出来的图稿很好看,但是却并不适合放在任何一种装修风格的卧室里,或者铺在床上大部分人都不想躺上去。他们的艺术太'不食人间烟火了'。"一位来自企业设计团队的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
其实,这些企业只是希望,能够找到一入职就可以拿出具有落地性的设计稿件的人才,这也是他们对相关院校的期望。有企业曾经向记者表示,以前他们都是很认真地培养每一个高校毕业生的,用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培养,但当这些毕业生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就离"跳槽"不远了。"并不是企业阻碍他们发展,只是近几年年轻设计师们越来越难和企业融合到一起,而且他们并不太有职业规划,有时自己都不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王先生说。
"校企合作"并不仅仅局限于科研和技术开发方面,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他们也非常欢迎学校的年轻设计人才到企业实习。"学校的学生们有很多好的创意,通过他们的实习,我们的设计团队也能获取更多的灵感,这些创意就是学生们*大的优点,但他们并不了解这些创意需要通过一系列转化才能应用到*终产品的设计图上,所以,这又构成了他们的缺点。而在企业实习,他们就能很好地了解这个转化的过程。"宁波
高校:艺术教学深度难把握
前几年,记者通过与行业内设计院校的接触发现,一部分高校还是认为在学校教育阶段应该保持较高的独立性,也应该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们在艺术的道路上探索前行,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留出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在不少高校的优秀作品展上,有些作品具有较强的概念性,作为艺术、设计可圈点之处颇多,但作为产品则几乎不会有市场。"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所以在培养设计人才时,更多的是在帮助他们夯实基础部分,练好基本功。手绘就是设计较为基础的部分,也是学生在今后设计道路上离不开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且基本功越扎实,在发展后期得到的助力越多。所以,高校加强、侧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基本功是应该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贾京生说。
"不过,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在毕业后快速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也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我们会在毕业前的学年里,组织安排学生进入企业,也会嘱托企业,把学生当成设计团队中普通的一员,不要给予照顾和迁就。很多学生实习回来后,都会感慨,在企业做设计和在学校做设计相去甚远,这就是我们希望通过实习达到的效果。学生们在学校意识到这个问题,比进入社会和企业后才意识到,要好很多。这样也能让学生毕业后尽快发挥出自己的才能。"贾京生认为,院校坚持艺术教学和基础教学无可厚非,只是如何在"深入"艺术后,引导学生们再从企业、市场的角度"浅出",才是关键。
人才:我只为自己代言
"很多学生的作品太自我,也许这件作品非常符合设计者的个人审美,但却并不符合大众审美。就像'字如其人'一样,设计也如其人,大量以自我为中心的作品出现,与他们的成长环境不无关系。其实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一种以'他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这也是一种美德的体现,而目前社会中充斥了太多的'自我'观念,导致这些青年设计师们考虑市场需求较少。不过,年轻人的审美也许并不符合大众,但或许能迎合一部分年轻人的心理。"贾京生教授说。
其实作为家纺设计"公婆"之争的核心人物,毕业生本身主观能动性所发挥的作用,更应该被重视。因为即使是在"校企合作"未开始之前,每年相关院校的毕业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已具有较高的产品设计水平,所以当院校与企业在互相抱怨的时候,不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培养全面发展的毕业生上。
随着"校企合作"以及实习制的完善,包括各类大赛平台的搭建,校企进行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多,已经能够较好地实现人才的共同培养,而毕业生们在生活环境中所产生的自我心理和频繁跳槽的盲目思路,却并没有得到正确引导,也许这才是家纺设计"公婆"之争*重要的一环。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