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怎么选?关键要看懂营养成分!
近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了关于某幼儿配方奶粉(12-36月龄,3段)核查处置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一品牌配方奶粉(12-36月龄,3段),低聚果糖、叶黄素项目不符合产品标签明示国家标准要求。
奶粉中的低聚果糖属于低聚糖益生元,而非普通糖类,被称为对人体有益的细菌食品。低聚果糖可以有效地刺激肠道益生菌群的繁殖,能够稳定肠道状态,奶粉中添加低聚果糖更有利于婴幼儿肠胃的消化吸收。还可以降低身体内血脂的含量,加速胆固醇和脂肪的代谢,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而叶黄素是一种抗氧化剂,能抵御游离基在人体内造成细胞与器官损伤,可预防细胞衰老,可保护视网膜,促进视神经发育,保护视力。
对于,儿童配方奶粉,如果有效成分添加量低于标准要求,食用等量的乳粉,营养作用会相对降低,与合格品相比,营养素含量差距越大,营养效果差距也越大。
因此,国家标准GB 13432-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中要求,在产品保质期内,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实际含量不应低于标示值的80%,并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低聚果糖和叶黄素也应符合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及企业内控标准的要求。
很多年轻的家长在挑选奶粉时,虽然想给宝宝买*好的奶粉,但是走到琳琅满目的奶粉货架前,却不知道该如何挑选。对比奶粉罐上的营养成分更是难以分辨。
奶粉必须成分以及可选择成分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配方奶粉必须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除了这些必需成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还规定了婴幼儿奶粉中部分可添加成分。低聚果糖和叶黄素就属于可选择成分。
随着消费者对奶粉更多元的需求、对成分越来越关注,奶粉的差异化配方主要表现在奶粉中“可选择性成分”中。
国家相关标准中规定婴幼儿奶粉配方奶粉中,允许添加的可选择性成分划分为两大类:常规强化成分、特色强化成分。
1、常规强化成分包括DHA、ARA、牛磺酸、核苷酸、胆碱、益生元等。
其中DHA(二十二碳六烯酸)、ARA(二十碳四烯酸)、胆碱及牛磺酸,可以促进宝宝的脑细胞与视网膜发育。
核苷酸一般是五种,分别为CMP(胞嘧啶核苷酸)、UMP(尿嘧啶核苷酸)、AMP(腺嘌呤核苷酸)、GMP(鸟嘌呤核苷酸)、IMP(次黄嘌呤核苷酸),它与益生元都是具有能够增强细胞免疫力,改善肠道吸收功能的作用。
2、特色强化成分大脑发育:包括亚油酸/α-亚麻酸、MFGM乳脂球膜等。
消化吸收:包括低聚果糖(FOS)+低聚半乳糖(GOS)益生元组合(属于可溶性膳食纤维)、OPO结构脂(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CPP酪蛋白磷酸肽、天然乳脂、乳清蛋白等。
视力发育:包括叶黄素、β-胡萝卜素等。
免疫力:包括乳铁蛋白等。
其他:包括肌醇、左旋肉碱、硒、锰等。
与此同时,根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配料表中的成分需根据含量多少依次排序。因此,一般排在*前面的,含量越多。排在后面的,含量越少。父母可以很直接判断奶粉营养成分是否符合自身需求。避免商家为了扩大销量,夸大产品的营养成分,出现上述品牌中,营养成分不符合产品标签明示国家标准要求的情况。
所以,父母在选购奶粉时可以根据配料表,判断自己想要的那个“营养成分“含量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而且这一配料表的排序适用于所有预包装的食品,包括婴儿辅食,零食等其他食品,也包括成年人食用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