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是一种高铬镍钢,一般镍元素的含量在2%以上。东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吉林江机公司使用的一种代号为3J1钢带中镍的含量范围在34.5%~36.5%,其中镍的定量属高含量测定,按常规分析方法应采用重量法。但重量法分析过程复杂,需要经过多次反复过滤,而且其中铬离子、铜离子及钴离子的干扰严重,高铬时需挥铬、陈化。笔者采用光度法测定高镍含量,利用减少称样量、增大定容体积、严格控制溶液酸度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结果,对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
1实验方法
称取0.1000g高镍试样于150mL锥形瓶中,加入15mLHCl–HNO3(体积比2∶1)混合酸,微热至试样溶解。试样完全溶解后,加入10mL高氯酸(ρ=1.67g/cm²),蒸发至冒高氯酸烟至瓶口,使三价铬氧化至六价,取下,稍冷。加少量水溶解盐类,若有沉淀或混浊,用慢性滤纸过滤,弃去沉淀。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显色溶液与参比溶液按以下方法配制。显色溶液:移取10.00mL试液于25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30%酒石酸钠溶液、10mL8%氢氧化钠溶液、5mL4%过硫酸铵溶液,立即加入2mL1%丁二酮肟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20min。参比溶液:移取10.00mL试液于25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30%酒石酸钠溶液、10mL8%氢氧化钠溶液,加入2mL1%酒精溶液、5mL4%过硫酸铵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将显色溶液移入1cm比色皿中,以参比溶液为参比,在分光光度计上,于530nm处测其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的镍量。工作曲线绘制:称取0.1000g高纯镍(99.99%),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20mL硝酸溶
液(2+3),盖上表面皿,加热溶解后,冷却至室温,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镍标准储备液,浓度为100μg/mL。移取50mL镍标准储备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镍标准容液,浓度为50μg/mL。用10.00mL滴定管分别移取2.00,4.00,6.00,8.00,10.00mL镍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以下直接发色,操作同试样。绘制工作曲线,每份标准溶液测量3次,取吸光度平均值。以标准溶液的浓度对相应的吸光度进行线性回归。
2数学模型
不锈钢中镍的含量按下式计算:
3不确定度来源
不锈钢中高含量镍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
包括以下几方面:
(1)测量的重复性;
(2)样品溶液的浓度;
(3)试样溶液的体积;
(4)分取试液的体积;
(5)试样溶液的定容体积;
(6)称样量;
(7)仪器变动性等。
4不确定度评定
4.1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
对试样溶液进行7次重复测定,测定结果分别为35.581%,35.680%,35.591%,35.630%,35.641%,35.660%,35.650%,经计算平均值为35.633%,7次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s=0.0360%。
重复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4.2试样溶液中镍浓度引入的不确定度
4.2.1工作曲线变动性引入的不确定度
绘制工作曲线时移取5份镍标准溶液,对每个浓度的标准溶液平行测定3次,取其吸光度平均值绘制工作曲线,镍标准溶液浓度及吸光度见表1。
根据表1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
由工作曲线的变动性引入的试液中镍浓度c的标准不确定度:
4.2.2标准溶液引入的不确定度
(1)镍标准溶液浓度引入的不确定度。
该项不确定度来源于高纯镍的纯度、称样量、定容体积、移取体积等。
供应商给出高纯镍的纯度为(99.99±0.01)%,按均匀分布考虑,k=3,其标准不确定度: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由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包括天平的灵敏度和线性引入的不确定度。由于递减称量是在同一台天平上进行,所以灵敏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可忽略。天平线性:天平校准证书确认,在0~40g范围内天平线性为0.06mg,按均匀分布考虑,k=3,则天平的线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0.06/3=0.035(mg)。由于称量要扣除皮重和毛重,故线性分量引用两次,则由称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称样量为0.1000g,因此:
50mL容量瓶(B级允许差±0.05mL)定容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4.6试样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度
试样称样量为0.1000g,同4.2.2(1)高纯镍称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试样称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4.7仪器变动性引入的不确定度
由仪器说明书查得,示值分辨率不确定度分量为u(δx)=0.29δx。分析所使用的UV–2000型分光光度计的分辨率为δx=0.001,则u(δx)=0.00029。试样吸光度的平均值A=0.626,因此urel(δx)=4.63×10–4。
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各不确定度分量互不相关,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6扩展不确定度及结果表示取扩展因子k=2,则扩展不确定度:
不锈钢中高镍含量测定结果表示为w=(35.633+0.254)%,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