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聚氯乙烯(PVC)树脂比浓黏度(也称黏数)和K值的测定条件,适用于氯乙烯均聚物及由氯乙烯同一个或更多其他单体构成(但其中主要成分为氯乙烯)的二共聚物和三共聚物等粉末型树脂。树脂可以含有少量的非聚合物质(例如,乳化剂或分散剂、残留引发剂等)和在聚合过程中填加的其他物质。但是,本标准不适用于根据GB/T 2914进行测定挥发物含量超过0.5%的树脂以及不能完全溶解在环己酮中的树脂。一个特定树脂的比浓黏度和K值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关 但是关系变化依赖于所存在的其他单体的浓度和类型。因此具有相同的比浓黏度或K值的均聚物和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可能不同。对于一个特定的PVC树脂样品 所选择的测定溶液的浓度对用于确定比浓黏度或K值的数值有不同的影响。因此 只有当所用的溶液浓度相同时,按本标准描述的步骤所得出的比浓黏度和K值才可以进行比较。英文名称:Determination of the viscosity of Poly(vinyl chloride) resins in dilute solution using capillary viscometers
标准状态:现行
替代情况:替代GB/T 3401-1999
中标分类:化工>>合成材料>>G32合成树脂、塑料
ICS分类:橡胶和塑料工业>>塑料>>83.080.20热塑性塑料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发布日期:2007-10-17
实施日期:2008-02-01
出版日期:2007-12-01
页数:24页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1628��2:1998《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的黏度---第2部分:聚氯乙烯》(英文版)(2003年10月3日确认)。本标准根据ISO1628��2:1998重新起草。在附录A 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1628��2:1998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ISO1628��2:1998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B 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 ISO1628本部分一词改为本标准;b)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c) 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本标准代替GB/T3401-1999《聚氯乙烯树脂稀溶液粘数的测定》。本标准与GB/T3401-1999 主要技术差异为:---修改了标准名称;---修改了样品挥发物含量的要求(1999年版第7章,本版第1章);---增加了犓值的定义(本版3.2);---增加了称样量0.250g的试验方法A(本版9.1.1);---删除了方法2(1999年版8.1.2);---修改了取样量的范围(1999年版8.1.1,本版9.1.2);---修改了温控池控制温度的范围(1999年版8.2,本版9.2);---修改了平行测定的相对偏差要求(1999年版第9章,本版10.1);---增加了犓值的计算(本版10.2);---增加了精密度一章(本版第11章);---增加了表3黏度比(犞犚)转换为比浓黏度(犐)和犓值对照表;---将锥形瓶法配制0.005g/mL 溶液时环己酮用量计算法修改为附录D锥形瓶法溶液的配制(1999年版附录A,本版附录D);---增加了附录A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1628��2:1998章条编号对照;---增加了附录B本标准与ISO1628��2:1998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将环己酮运动黏度的测定修改为附录C(1999年版附录B,本版附录C);---增加了附录E仪器的清洗。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 和附录E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聚氯乙烯树脂产品分会(SAC/TC15/SC7)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锦西化工研究院、福建省东南电化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晶、孙丽娟、赵敏、陈沛云。本标准于1982年首次发布,1999年**次修订。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