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件大事公布,为制造强国战略揭开新篇章、智能制造成为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等。具体内容包括:
一、制造强国战略揭开新篇章
实现工业由大到强、建设制造强国,是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旋律。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实施工业强基、高端装备制造、技术改造等专项工程,持续推进核高基、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重大科技专项,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在制造强国战略研究基础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中国未来10年制造强国建设的目标、步骤和路径,对未来工业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部署。
二、智能制造成为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呼唤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智能制造,是两化深度融合切入点和主攻方向,这已经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和企业的主动行动。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发展智能制造的主要任务是,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企业管理体系贯标,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两个IT(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和倍增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三、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围绕打造中国工业升级版,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技改投资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超过40%。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新认定72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重点支持了195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建立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加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发展,加大企业兼并重组、产业转移推进工作力度,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取得新进步。
四、化解过剩产能与工业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工业和信息化部狠抓化解过剩产能、工业节能减排,为雾霾治理、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做出了积*贡献。全年淘汰落后炼钢产能3110万吨、水泥8100万吨、平板玻璃3760万重量箱,圆满完成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2011年至2014年,累计淘汰落后炼钢产能7700万吨、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6亿吨、平板玻璃1.5亿重量箱,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任务。2014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用水量分别降低7%和5.8%。
五、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磅礴而出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发布实施,体现了国家对战略性基础产业的重视。尤其是设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逾千亿元,是目前政府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中*大的一支,支持力度**,将有效缓解芯片制造环节的融资瓶颈。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实践,探索了一条改进财政资金支持方式的新路径,实现了国家意志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2014年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公司分别正式注册成立运营。
转载自中国分析计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