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道 一张一弛
“一张一弛天之道”,这是至理名言。生命的规则,简单得就像人体不可离开的呼与吸和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吸气时,总不能一直吸下去;呼气时,也不能一直呼下去,必须一呼一吸交替进行;心脏收缩后,不能不舒张,不然静脉血就无法回流,而舒张后,又不能不收缩,不然,动脉血就压不出去;人一昼夜不可只静不动,也不可只动不静,只有动静结合才能使身心获得真正的健康。可以说,一张一弛是宇宙的节律。
12个月,365天,过一个大年;每周休息两天,很有道理。倘若天天过年,那就没有年了;反过来,如果没有年,人们一直工作下去,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得不到休整、放松,也不利于健康长寿。决定长寿的主要因素在于静。有人说,单纯地运动不会增加寿命,而且运动越激烈、时间越长,可能寿命越短。乌龟长寿就是明证,劳损学说也证明了这一点。有一种说法,人的心脏的跳动次数,大体上是个定数,所以,要长寿则需要静。也有一种说法,“生命在于运动”,科学的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通经络、强筋骨、防感冒以及能预防其他疾患。动和静都有道理,关键在于结合。
生命在于平衡
人生有三个支点:一是自我生理平衡;二是自我心理平衡;三是自我与环境(社会和自然)平衡。这三者中,**是心理平衡,如果心理不平衡,就会影响其他两个平衡;其次是生理平衡,即人体内部各个脏器的平衡,心、脑、肾、肺、肝、胃等脏器,都是相互影响的,任何一个衰竭了,都会被“一票否决”,生命即刻停止,而且心肾不交、肝脾不和,也会生病;再次是人与自然、社会的平衡。人与自然、社会是一体的,不仅要讲“天人合一”,而且也要讲人与社会的“合一”。
生命就是生与死这两*之间的一个平衡。滋养品是人体需要的,但如果吃得太多,就会变成一种毒素;人吃饭不可吃得太饱,也不可饥肠辘辘,只有八分饱才舒服;不可只荤不素,也不可只素不荤,只有荤素搭配,才能使身体营养得到平衡。不及和过度,都会让人成为不快乐、不健康的人。不仅人体,万事万物都要平衡。地球内部不平衡,不是爆发火山,就是发生地震;汽车重心不平衡,就要翻车;房子结构不平衡,就要倾倒。生命是一个和谐的韵章,宇宙间一切生命必须遵循的法则就是平衡。只有平衡能够持续,再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持续。
人与血管同寿
血管犹如自来水管、煤气管道一样,用的时间长了,就会结垢、生锈、老化。血管有自己的自然寿命,血管老化意味着人的衰老;血管堵塞或破裂,意味着人的生命即将结束。除安全事故和癌症外,人的生命的结束,就是血管寿命的结束。
血液与血管是相互作用着的。防止血液变浑、变“脏”是延长血管寿命的重要途径。黄河为何改道、决口,就是因为含泥沙太多。同理,血液变浑,时间长了,不塞则溢。防止血液变浑,就要降低血脂。浑和脏不是一个概念,脏就是含毒性物质较多,如化学污染等。无论解决浑还是脏,有五条:**,改变饮食结构,增加水果、蔬菜、牛奶等。第二,及时清除肠道中的废物,中医有“要想长生,肠中常清”的告诫,关键是养成定时排便、每日一便的习惯。第三,保持肺部干净。除戒烟外,尽量在空气新鲜时到户外活动。第四,利用食物排污,许多食物都有抗污染的作用。第五,加强体育锻炼,一方面增强机体抵抗污染的能力,一方面在运动中出汗。出汗也是排毒的一个渠道。
健康长寿靠自己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如果把与健康有关的诸因素之和作为****,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10%、环境因素占10%,其余55%归于自己,占主要部分,处于主导方面。可见,自身生活方式和心态与健康密切相关,健康就在自己手中。
几乎所有的疾病,尤其是所谓富贵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都是由不良生活习惯酿成的,医学界称其为“生活方式性疾病”。有人还将其称为“文明病”,实际上是不文明病。无论是懒惰、暴食,还是心态不平衡,以及大量吸烟喝酒,都是不文明的。这类疾病,多么高明的医生也治不了,或者说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必须由自己从源头上根除。
“出”比“进”更重要
人们对于呼吸,注重吸气,而忽视呼气;对于血液循环,注重供血,不注意静脉回血;对于消化,注重吃,忽视拉。包括许多医生,也多是注意“供血不足”,很少注意到静脉血液回流不畅。这种生活、医疗方式,也反映到城市建设中来,注重建饭店、酒楼,忽视修建厕所;注重供水,忽视排水。总之是注重“进”,忽视“出”。这是认识上的一个明显的片面性。实际上,没有出,就进不来,这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道理。诚然,吸不进新鲜空气,心脑等器官供不上“氧”;吃不进东西,就供不上“养”,轻则影响脏器功能,重则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死亡。但是,事情都是相互联系着的。肺内的废气呼不出来,新鲜的空气就吸不进去或吸得不足;静脉血不能回流或回流不畅,动脉血就供不上去;大便不能正常排出,进食就会受到影响或没有食欲,这本是一个常识问题。你想把满满一池陈水换成新的,就要先把这池陈水放出去,否则,新水灌不进来;要想经济发展快一些,就要拉动消费,反过来刺激生产。
“饿鼠长寿”现象的启示
1925年,英国科学家们做了一个试验:将一群刚断奶的幼鼠分成两组。**组享受“*惠待遇”,予以充分的食物让其饱食终日;第二组享受“歧视性待遇”,只提供相当于**组60%的食物。结果出人意料:**组饱鼠早早地“英年早逝”了;第二组饿鼠寿命翻番。科学家又先后把试验范围扩大到细菌、苍蝇、鱼乃至猴子身上,得出的结果基本相同。对这一现象科学家们作出很多种解释,其中突出的便是“限额”说。这一学说认为,动物终其一生所摄入的热量有一个固定的限额,限额一旦用完就意味着生命的停止,吃得多少与寿命成反比:吃得多,暴饮暴食,“限额”完成得早,生命就早日终结;吃得少,细水长流,魂归西天也就慢两拍。
“限额”之说是否存在,仍需进一步论证,但长期饱食以致短寿,则是铁的事实。外国人不懂中医,其实,中医早就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饮食八分不求医”是中医的精华之一,这位外国科学家的实验恰恰证实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其实,我们自己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吃得过饱,不仅胃胀,而且也感到头晕、胸闷,没有精神。时间长了,会引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血液的其他病变。无论是饮食还是做其他事情,贪婪和放纵必然毁身。“老鼠试验”揭示的是一条自然规律,人虽是**动物,但也难逾其矩。
当今人类在自我作践
**是排毒。当下,不少人相信广告说的药物排毒,不惜花钱购买排毒胶囊,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实际上,人自身具有良好的排毒机能和渠道:大小便是排毒,出汗是排毒,呼吸是排毒,大声呼喊和流眼泪也是排毒。一般情况下,这些渠道足以正常排毒。如果因为外受风寒冷热,自身排毒不畅,中医的刮痧、拔火罐是排毒行之有效的外在办法,而且是绿色的,没有副作用。通过服药排毒,有两个明显的负面效应:一是使自身的排毒机制受到影响,人的各种器官和机能都是用进废退,长期服用排毒药物会使自身的排毒机能萎缩;二是凡药物都有毒性,通过药物排毒,其结果又增加了毒素。其次是退烧。人患了感冒或出现炎症,体温升高是正常现象。这是自身机能与疾病作斗争的表现,人为地降体温,帮了病菌的忙,是在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有时通过人为退烧,体温是降下来了,但掩盖了真实的病情。第三是为防便秘而泻肚。人的大肠既有吸收粪便中水分,又有润滑粪便的功能。正常情况下,粪便不干不湿。出现便秘问题,是因为润滑粪便的功能减退,而泻肚过程中,又会使大肠的润滑功能进一步减退,泻肚停止后,便秘更加严重,这是在助纣为虐。第四是加紧锻炼。动静结合、顺其自然才是健康长寿之道。生命与运动有关,但不可以过量,尤其不能过于激烈。
人体是个奇妙的有机体,自身*能自我保护和更新。一般情况下,无需外援,更不必要外力干预,那是在帮倒忙。
生病也不完全是坏事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民间有“穷人不生病,好比交大运”,“没什么别没钱,有什么别有病”,“监狱里没自家的犯人,医院里没自家的病人”的谚语。说明生病的的确确是件坏事。熟人相见,相互说“有事找我”,唯独当医生的还要多加一句,“千万别找我”,意思是你别患病。但是,与这种传统的思路相反,平时还是要与医生多接触一些,多了解一些有关健康的知识,尤其多了解一些自己的身体状况。大凡人去医院走一趟,目睹血淋淋、惨兮兮的镜头,那就肯定联系自己,多一些警觉,戒除一些不良习惯;好端端的一下子病了,倒可以窥见本身的弱点,发现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至少也会思考一下人生问题,把许多东西看淡一些。当然,*怕的是没病是没病,一病就是不治之症。
糖尿病使人提前成熟。糖尿病患者几乎每天、每时都要记住或都会提醒自己是糖尿病患者,一拿起筷子就想起自己的病,就不会暴饮暴食。不仅饮食,还在运动、药物等方面保持综合平衡,并遵循一种平稳的节奏。如果把这种平稳节奏带到他的事业上,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再大起大落,不再忽紧忽松,不再劳逸无度,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而且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