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荒漠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总则、技术流程、野外观测样地选择与样方设置、野外观测指标体系和野外观测技术方法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及省级行政区域荒漠生态系统野外观测,其他地理区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33867 光合有效辐射测量 半球向辐射表法
GB/T 35226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空气温度和湿度
GB/T 3522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风向和风速
GB/T 35228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降水量
GB/T 35230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蒸发
HJ 615 土壤有机碳的测定 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
HJ 710.3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哺乳动物
HJ 710.5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爬行动物
HJ 962 土壤 pH 值的测定 电位法
HJ 1166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遥感解译与野外核查
LY/T 1225 森林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的测定
LY/T 1752 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技术规范
LY/T 2258 立木生物量建模方法技术规程
LY/T 2259 立木生物量建模样本采集技术规程
NY/T 1121.4 土壤检测 第 4 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荒漠生态系统 desert ecosystem
由超旱生、旱生的小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草本植物占优势的生物群落以及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干旱的非生物环境共同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本标准中包括沙漠、沙地。
3.2
沙漠 desert
地球表面干燥气候的产物,一般是年平均降雨小于 250 mm,植被稀疏,地表径流少,风力作用明显,产生独特地貌形态的土地,如各种沙丘,风蚀劣地等。
3.3
沙地 sandy land
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地表被沙丘覆盖的土地,通常以固定或半固定沙丘为主。
4 总则
荒漠生态系统野外观测应遵循规范性、可操作性、性和经济与技术可行性的原则。
5 技术流程
标准制定了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识别、样地样方设置、观测指标体系构建、明确野外观测技术方法等技术流程,具体如图 1。
图 1 野外观测总体技术流程
6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
根据 HJ 1166 中生态系统分类体系,本标准中荒漠生态系统的类型包括沙漠、沙地。
7 野外观测样地选择与样方设置
7.1 样地选择
7.1.1 样地选择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避免在权属不清、变更频繁的地区选择样地。
7.1.2 外业采样率平均每 10 000 km2设置 1 个固定样地,结合不同沙地类型尽量选取已有样地作为固定样地,并综合考虑代表性、经济性、可行性等,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适当安排,如在生态系统类型交错和复杂的区域可适当增加样地个数,在类型单一的区域可适当减少样地个数。
7.1.3 针对观测对象,在可能的情况下,至少选择 2 个能够代表观测对象的样地,地表覆盖相对均一, 样地面积为 10 000 m2。
7.1.4 样地选择应在生态系统类型一致的平地或相对均一的缓坡坡面上。
7.2 样方布设
7.2.1 样方应反映各类荒漠生态系统随地形、土壤和人为环境等的变化特征,根据样地类型进行设置, 每个样地须保证有不少于 3 个重复样方。
7.2.2 根据荒漠不同植被类型设置不同样方大小。木本植物样方大小为 20 m×20 m,草本植物样方大小为 1 m×1 m。
7.2.3 对于均一地面样地,样方布设应在区域内进行简单随机抽样代替整体分布。
7.2.4 对于非均一地面样地,应根据样地内空间异质程度进行分层抽样,要求层内相对均一,并在层内进行局部均匀采样,表达各层的参数。
更多标准内容点击以下链接获取标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