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棉纺织行业正满怀信心,准备在“十二五”期间“大干一场”的时候,却受到了棉花原料的“当头一击”,行业企业除面临内外经济发展趋缓的影响外,还承受着国内外棉花巨大价差的冲击。
“十二五”期间,我国棉纺织行业产品调整步伐加快,规模集约化、生产自动化程度继续提高,粗细联、细络联等先进设备占有率不断增加,同时紧密纺、高速转杯纺、喷气涡流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应用面持续扩大。
数据显示,随着自动化、智能化的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我国棉纺织行业万锭用工基本保持在60人左右。除了生产自动化的不断提高外,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棉纺织行业对非棉纤维的应用也逐渐增多,棉纺织产品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
截至12月22日,国内外棉花价格平稳。其中,国内3128B级棉花价格指数稳定约152 0173 3840元/吨,同等级外棉70.45美分/磅,折1%关税后,内外棉价差约为1551元/吨。全国棉花公证检验数据显示,9-11月共检验约1170万包,长度28mm及以上棉花占76.13%,比去年同期低15.12个百分点;马值为C档占比为41.74%,比去年同期高22.24个百分点,高品质的棉花依然缺少,为保证生产需要,企业还需要进口优质棉花。根据海关数据显示,11月我国进口棉花8.45万吨,1-11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28.71万吨,减幅40.90%。
在“十二五”期间,国内外需求不足,也成为了制约棉纺织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近两年,可以明显感觉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需求动力不足,棉纺织产品的市场销售很不乐观。
一方面是受棉价差以及棉花质量制约,另一方面国内外市场需求动力明显不足。在多重因素的制约下,我国棉纺织企业举步维艰,特别是对于部分中小型企业而言,这几年就是一场“噩梦”。
纱布市场回稳的后市压力仍较大,部分企业不惜降价销售库存来回笼资金,以保证生产正常运行。在原料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清现状,根据自身实际寻找出路,试图摸索出新的生存模式,来抵御持续到来的“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