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食品安全宣传周卫生系统主题宣传日启动 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
晚报讯 为了普及 食品安全知识,营造全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科学理性对待食品安全 事件的氛围,增强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参与意识,普及食源性疾病防控科学知识,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今日,由青岛市卫生计生委、市北区卫生计生委、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举办的主题为“关注食品安全,关爱健康人生”食品安全宣传周卫生系统主题宣传日活动在台东步行街举行。
据统计,2015年我市卫生计生系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共检测各类食品3000余份,涉及18大类食品150多个监测项目,获得有效数据2万余个。结果显示我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未发生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也未发现系统性的食品安全风险;二是大宗食用农产品如粮食、蔬菜、水果、肉类、蛋类、乳制品、植物油等食品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真菌毒素等主要污染物呈较低水平;三是乳制品、植物油、特殊营养膳食等食品种类的安全质量已明显好转。监测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食品安全隐患和问题,市卫生计生委均及时向市食安办和主管部门进行了通报,发挥了风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的重要作用。在众多的食品安全问题中,食源性疾病是头号的食品安全问题。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发布的*新报告称,全球每年至少有6亿人罹患食源性疾病,即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因受污染的食物而患病,导致42万人死亡,其中很多是儿童。在我国,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2-3亿人次发生食源性疾病,每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大概有600-800起,导致数百人死亡。常见的食源性疾病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菜豆中毒、毒蘑菇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等。我市食源性疾病事件每年都有发生,主要集中在夏秋季,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夏秋季青岛地区气温高、湿度大,食物*易腐败变质,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频发。2015年食源性疾病事件呈现多样性、发病时间比较分散,全年各月份均有发生。近年来化学性食源性疾病事件有所上升,中毒原因系当地居民购买的蔬果(西瓜和韭菜被有机磷农药污染或企业职工食堂加工的羊肉被非法添加药物(瘦肉精,盐酸特伦特罗所致。植物性食源性疾病,中毒食品主要以四季豆、采食野蘑菇为主。
2015年全市11所哨点医院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上报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1392例,2所主动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病例样本425份。我市食源性疾病主要发生在7-9月,并以18-65岁的青中年群体为主,占发病人数的88.8%。;发生食源性疾病人群的职业主要是学生、民工和农民,占全部发病者61.3%;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可疑食物主要为水产动物及制品、肉及肉制品及水果,占全部可疑食物的61.5%;主要致病菌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占所有检出致病菌的62.6%。食源性疾病的症状不仅仅是“拉肚子”,有些也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单增李斯特菌可导致孕妇流产、死胎;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可引起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肉毒毒素中毒可发生致呼吸肌麻痹等等。对此,预防食源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食品安全五要点”,分别是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使用安全的水和生物原料。(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