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超市、商场、 酒庄、 进口零食店都出现了更多的进口 啤酒的身影。那么,市面上的进口啤酒品质如何?为何同样的进口啤酒会存在巨大的 价格差异呢?27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就此进行了 调查。
同一款进口啤酒为何价差大
在沈城一些超市、经销洋酒的商贸公司、进口零食店都已摞起了整箱的洋啤酒,而不同品种、品牌的各国洋啤酒占据了洋酒区域的半壁江山。“平时一箱是190元左右,现在涨到了200元出头,涨幅10%。主要是因为节前市场需求量大,而进口啤酒涉及到海关报关等环节,有一个到货周期,如果节前断货的话,很可能要等到三四月份才能到货。”一家洋酒经销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不过,同款进口啤酒价格差别较大,比如同一款德国产啤酒,在超市卖到19.8块钱一听,可到一些进口零食小店,30块钱可以买四听,折算下来才7.5元一瓶。而比利时的一款750ml瓶装啤酒有售价68元一瓶的,也有卖46.7元的。一模一样的包装,一模一样的口感,完全不一样的价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位经销商介绍说,进口啤酒到货周期比较长,如果临近保质期没有销售完,就会处理给一些进口零食店尽快处理掉。以超市卖19.8元一听的啤酒为例,其在距离保质期尚有三个月左右的时候,即流入街头小店,以不到10元一罐的价格售卖。除了因超市档期,以及临近保质期长短不同,还有一类价格差完全是因为商品本身产地。
进口啤酒也傍**玩“山寨”
其实,在消费者印象中质量、口感相对国产啤酒更胜一筹的进口啤酒质量也并非万无一失。
近期公布的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上显示,共有229批进口食品、化妆品被检出不合格。其中,5批次进口啤酒由于超过保质期、产品霉变和标签不合格等原因被判定不合格,共有24.33吨进口啤酒被销毁,39.53吨遭到退货处理。
此外,共计47.118吨进口葡萄酒由于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山梨酸、干浸出物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产品霉变等原因遭到退货或销毁。
在此次公布的不合格名单中,西班牙生产的海尼根啤酒、海宁根啤酒在英文单词拼写上与某知名啤酒英文拼写相近,这种“有意为之”的“山寨”方式容易对消费者产生误导,消费者在选购进口酒类时,应该对其品牌名称进行仔细辨别,避免上当。
购买洋啤酒要仔细查验保质期
记者发现,消费者在选购洋啤酒时更多关注的是产地和价格,而忽视查看保质期,尤其是有些洋啤酒本身就标注不清楚。其实啤酒是一种有保质期的饮品,与进口牛奶一样,如果需要较长的运输和通关流程,在运输、储存上都容易导致产品发生变质。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口商品在入境时必须配有详尽的中文标签。因此,细看进口商品的中文标签也就成了国内消费者用以辨别进口酒类质量的*佳方法。新的《 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食品上须对产品的产品名称、原产国、配料等信息进行详细标注。
提醒消费者的是,啤酒讲究新鲜,葡萄酒则对储存条件较有要求,消费者在购买时要仔细辨认生产日期,避免购买临期商品。购买进口酒类应前往正规商家,不要购买私人和非正规渠道入境的“水货”,这样才能避免购买到未经正规检验检疫流程入境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