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放射物被传泄漏事件引发辐照食品安全争论

百检网 2021-11-15
  《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 雪莲/ 北京报道

  “钴60 事件”引出“ 辐照” 食品之惑

  辐照,一种新的 灭菌 保鲜技术,粮、蔬、果、肉、 调味品、 中药等领域均已应用,我国相关食品产量已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 然而,对大多数 消费者来说,“辐照”一词还相当陌生——

  新闻背景

   河南杞县“钴60事件”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利民辐照中心于1997年成立,业务是用钴60放射源对方便面调料包、辣椒粉等进行辐照灭菌。放射源通常被放在墙壁厚达2米的水井辐照室内,用时提出,用完放回。

  2009年6月7日,中心辐照装置运行时货物意外倒塌,导致放射源保护罩倾斜,钴60放射源被卡住,无法回到水井中。

  6月14日15时,由于放射源的长时间照射,接受辐照加工的辣椒粉自燃。24时,火势得到控制。

  7月12日开封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相关情况:安全无事,正在处理。

  7月16日环保部发布通告,卡源事故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7月17日有谣传称辐照中心钴60将爆炸,致使许多群众逃离家乡,前往附近县市“避难”。当地政府随后召开新闻发布会,专家出面辟谣,警方抓获5名造谣者。大部分群众返回家中。

  怎样让大蒜不生芽、中药丸不生虫、方便面调料包不变质?

  答案之一是——进行辐照。

  从6月7日,装有钴60的放射源无法正常回到铅井内,到目前仍未公布此次故障*终解除的确定时间——河南杞县利民辐照中心不但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成为了新闻热点,也把“辐照技术”这个陌生的专业字眼带到了公众面前。

  随着辐照技术的应用范围浮出水面,人们不禁发问,我们日常食用的哪些食品是经过了辐照的?放射性物质辐照过的东西人吃了安全吗?

  中国 辐照食品已占全球总量1/3

  北京消费者李先生在浏览河南杞县利民辐照中心“钴60事件”新闻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以前他从来没有注意过的现象,那就是,钴60照射的物品竟然包括自己日常吃的辣椒粉。

  “一个县不仅有存放放射性物质的辐照厂,而且竟然辐照辣椒粉、大蒜、甚至方便面的调料包,而我和我周围的人竟然都是**次知道。”李先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那我除了要关心辐射源的管理会不会出问题以外,可能更要关注那些被辐照的食品对我是不是安全了。可是我查了很多资料,却很难有一个很清晰的答案。”

  媒体资料显示,在河南开封,杞县是**人口大县,同时也是地域大县和农业大县,盛产大蒜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花生、大蒜、棉花等农作物在保存一段时间后会发芽和易生虫等,其产品在国内市场一度受到很大冲击。1997年,民营企业“杞县利民辐照厂”投入运行。该企业的“辐照作业”,主要就是对大蒜、花生、棉花、方便面调料包、辣椒粉、中药材等进行辐照灭菌。

  “能够长期保存并且不希望发生变化的食品,目前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辐照技术进行处理了。”现已退休的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辐射安全所(原卫生部工业卫生试验所)原所长王作元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比如大蒜,辐照以后就不会发芽了,而且保存的时间要长得多;我们现在吃的中药丸也很少看到长虫子的现象。要获得这些成果,一个重要的技术应用就是辐照技术。”

  据王作元介绍,食品辐照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灭菌保鲜技术。它是一种辐射加工技术,运用γ-射线的照射对食品进行加工处理,在能量的传递和转移过程中,产生强大的理化效应和生物效应,从而达到杀虫、灭菌、保持营养品质及风味和延长货架期的目的。

  “食品辐照以其减少农产品和食品损失,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控制食源性疾病等独特技术优势,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成为21世纪保证食品安全尤其是固态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王作元说。

  目前,我国约有近百种辐照食品通过了鉴定,早在1998年之前国家就已颁布批准了粮食、蔬菜、水果、肉及肉制品、干果、调味品等6大类固态辐照食品的卫生标准,在28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50多个商业化规模的辐照装置。“目前类似的辐照厂已经越建越多,而源量为30万居里以上的大型辐照单位也已达到80—100家左右。”王作元说。

  另据中国核农学会早前的调查显示,2005年我国辐照食品产量就已达到14.5万吨,占世界辐照食品总量的36%,产值达到35亿元。

  但是,几乎很少有消费者知道,自己吃的食品可能就是被辐照过的。

  辐照食品安全与否有争论

  “辐照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是否有影响,就像转基因食品一样在世界上是有争议的。”王作元介绍说,“因为我们只能用动物或者离体细胞做实验,所以到底辐照食品对人体有什么样的影响,研究起来还很困难。”据悉,目前辐照研究能够依据的还是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以后的研究结果。所以尽管**个商业食品辐照工厂在1991年就已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开业,但截止到目前,世界上只有42个国家正式批准了240多种辐照食品的标准。有些国家则严格禁止辐照食品。

  “欧盟对辐照食品持相当严格和谨慎的态度。”来自河南相关科研院所的一位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说,欧盟有关食品辐照的指令有两个,即“离子照射处理的食品”的框架指令1999/2/EC和执行指令1999/3/EC。

  “**个指令规定了实施辐照处理的总体概念和技术要求,辐照食品的标示和辐照设施的授权等有关要求,包括‘必须具有合理的技术要求,没有健康危害,有利于消费者’;‘不作为替代卫生措施的手段’;‘所有经辐照的食品或含有辐照食品成分的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标明’等内容。第二个指令规定在欧盟允许辐照的食品,目前只允许辐照处理药草、香料和植物调味料一类物质。”这位专家对记者介绍说。

  “日本北海道的土豆辐照设施是世界上较早的商业化运行的辐照设施,但日本除了在1972年批准土豆辐照抑制发芽外,一直没有批准其他食品的辐照处理。”该专家说,“我们国家的辐照厂却批了很多。”

  “辐射育种是当前的研究课题之一。”王作元告诉记者,“比如我们把蔬菜种子带到外太空,宇宙线的辐射要比地面强得多,经过宇宙线辐照的外太空种子种出来的蔬菜都超级大,比如黄瓜,都能长到人的胳膊那样粗。而太空蔬菜我们已经食用了很多年。”

  “有些食品经过辐照以后是能够鉴别出来的。”王作元说,“比如白砂糖,辐照过的就会发亮光。但现在仍未大面积推广。”

  “辐照过的食品或者药品的确发生了化学性质的改变。”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从事药品加工工艺研究的专业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对辐照技术的关注已经有10年之久,担忧溢于言表。“近年来我发现很多药厂在盲目地使用钴60来灭菌,食品行业也尤为突出,但是这种方法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辐解产物,要么造成食物营养素的破坏,要么造成药物的有效成分破坏,抗病毒能力降低。”

  该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关于辐解产物的研究工作国内外还不多,但是在有限的研究中,大量检测和临床显示,使用不当产生的辐解产物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比如辐照过的青霉素钾会引起摄用的小白鼠罹患癌症,所以美国已经严禁辐照技术应用于液体药物。”据他介绍,因为滥用辐照灭菌,国内的一些厂商和部分出口产品已经多次受到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和组织的警告、退货等处理。

  “有意思的是,目前我国辐照企业的钴60大部分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他们一边把钴60推销给我们,一边又退我们的货,不能不令我们深思。”该人士说。

  辐照食品标识为何有令不行

  1980年,国际辐照食品联合专家委员会确认“为贮存的目的,任何食物受到10kGy(放射性计量单位)以下的辐照,不再需要进行毒理学方面的检测”。1983年,FAO(世界粮农组织)与WHO(世卫组织)的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正式颁发了《辐照食品通用法规》,为各国辐照食品卫生法规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我国也出台了关于辐照技术的很多文件,如卫生部1996年4月5日颁布了《辐照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辐照食品必须严格控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和限定的剂量标准内,如超出允许范围,须事先提出申请,待批准后方可进行生产。我国还规定,从1998年6月1日起,辐照食品必须在其*小外包装上贴有规定的辐照标识,凡未贴标识的辐照食品一律不准进入国内市场。

  “遗憾的是目前从未见过该法律的执行。药品辐照更是无人管理。”上述从事药品加工工艺研究的人士告诉记者,“药品的辐照目前并无法律的允许。但是我国目前的辐照厂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基本都包含了此项目,并且几乎每天都在照。甚至一些乡镇都会有辐照厂存在。”

  相对于企业来说,由于辐射穿透力*强,尤其是γ-射线,因此无须打开包装,可直接照射整体包装物品。操作简便,速度快,比较经济。这也成为了不少生产食品和药品的厂家乐于采用钴60灭菌的原因所在。

  “由于辐照具有很好的灭菌效果,加大剂量的话微生物含量可以减至0,而且灭菌时间也能大大缩短,因此很多企业甚至放松了对中间过程的卫生控制,细菌病毒严重超标的产品拉去辐照一下‘达标’,辐照的剂量也远远超过国际标准。”上述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如何科学地确定辐射剂量曾经是个有争议的题目。各个国家之间,对允许的剂量标准也有不同的看法,而我们的一些辐照厂和食品药品生产企业却为了减低成本任意加大辐照剂量,已3倍或5倍地超过国际剂量的*高标准,这如何能够保证食品和药品的安全呢?”

  “辐照技术应用于商业化运作并不是一件坏事,问题是我们目前对它的监管到位了吗?”该人士说,“不科学辐照,甚至违法辐照比较突出,很难在我国市场上看到有标识的辐照食品??这些不仅让消费者的知情权得不到保护,给消费者的安全埋下隐患,同时也会对一些合法经营的企业造成不公平。”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辐射安全所原所长王作元:

  “我国放射事故发生率高出美国20倍”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雪莲/北京报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射线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和科学研究等领域,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辐射安全所原所长王作元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但是如果大的对人体*易造成危害的放射源要是管理不好或设备失灵的话,就会造成操作人员伤亡,对周围百姓造成*大的心理影响。”

  在王作元看来,大部分的辐射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连锁装置带病运行,操作人员不按规范操作、放射物质在运输、保管、储存过程中疏忽大意发生丢失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放射事故发生率,美国每年、每万枚放射源约为0.25次,而我国约为5.6次,要比美国高出20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王作元说。

  “河南钴60事件既有设备带病运行的因素,也有人员操作失当的因素,更有对事故发生后处理不力的因素,因此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比如夜里2点发生的事故,没有当夜进行处理,反而在层层汇报的等待中发生了越来越棘手的情况。对信息总不能作出正面的回答,加上人们基本防护知识的缺乏,自然都会引起人们的恐慌。”

  针对人们的谈辐射色变,王作元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大可不必过于恐慌。很多时候事故本身没有那么大,但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事故就被成倍地放大了”

  “关于辐射产生的效应分为两大块。”王作元说,“一是确定性效应,只有超过一定剂量值才会发生,后果可能是眼晶体混浊、明显口腔溃疡、掉头发、皮肤烧伤、脑型、肠型放射病,甚至死亡等。另一种是随机性效应,主要指的是癌症发病率的增加。受到照射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病,有一定概率,接受的辐射剂量越大,概率越高。所以,人接受的辐射剂量越小越好,或者说,尽量不要接受没有必要的辐射,”

  据王作元介绍,目前国内核事故医学应急的相关培训每年都在进行,“但是相关的应急医务人员还是太少,甚至国内的大多数三甲医院都缺乏具有核事故医学处理知识的人员。如果每个省都能有1-2家医院能够处理核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那么很多损失就可以避免了。”

  “中国目前正在大力发展核电站,而建核电站的地方大都是工业*发达、用电量*大、人口*密集的地区,发生或大或小的事故都会引起周边群众的恐慌。”王作元告诉记者,“核电站反应堆事故会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碘。因此对周围居民的碘预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目前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普及这样的知识,并且能够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做好准备。比如稳定碘片的生产、储存、更新、发放等工作都要事前安排好。很多时候,未雨绸缪才是我们目前*应该做的事。”王作元说。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