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国家
这一决定得到了公众的普遍赞同。其实在这此之前,就已有不少人对我国的**制度提出了质疑。若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由于食品行业具有的特殊性,原本就是不宜实行**制度的。
食品行业的特殊性具体体现在哪里呢?我们不妨借助美国学者尼尔森等人在1970年代提出的理论进行分析。尼尔森把商品分为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三类,其中搜寻品是指
食品的本质属性是信任品,是因为食品质量问题的危害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和难以追溯的特点。当消费者食用了不合格食品后,很可能在短时期内并没有任何不良反应。而等到多年以后严重损害开始显现时,消费者根本就无法指认这是在何时何地由何种有害食品带来的。事实上,这次三鹿奶粉的问题之所以集中暴露,是由于其有害物质三聚氰胺的含量*高(某一批次甚至高达2563毫克每千克),否则我国乳业中的三聚氰胺问题可能还会被继续隐藏一段时间。总之,普通的食品消费者即使在消费之后,也很难完全准确地判断该食品的品质尤其是安全性,因而食品具有典型的信任品特性。
对于搜寻品,消费者能够凭借自己的感官来作出判断,这样市场机制就能对厂商实现优胜劣汰的选择。对于经验品,一开始可能会有某些消费者上当受骗,导致市场机制部分失灵,但品牌效应能够很好地缓解这一失灵——消费者通过消费经验的累积,*后自然会认准一些质量可靠的品牌。而对于信任品,由于消费者自己不具备判断其品质的能力,此时市场机制完全失灵,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是依靠具有专业水准的第三方进行监督检测,使消费者获得必要的信息。
由此可知,在食品市场中,第三方检测是随时都不可或缺的。这种检测的意义在于,把普通消费者原本无力作出判断的信任品特性,转译为容易读懂的质量安全信号,从而便于人们作出准确的选择,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作为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质监部门于2000年推出了产品****制度。产品获得**资格后,质监部门原则上不再对生产企业进行实地审查,不再要求企业进行产品送样检测。**资格有效期为3年,期满后还可重新申报。据介绍,质监部门设计这一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避免重复检查,这应该说是有其合理性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制度暴露出了许多缺陷,对食品行业而言问题更甚。因为一旦把某厂家的食品被列入**范围,就意味着“第三方检测”从此缺位,消费者只能依靠其品牌来作识别,事实上这是人为地把食品的信任品特性归并到了经验品特性中。现实中,“国家**”正是被当作了产品宣传的一大卖点,成为其品牌信号的一个佐证。但如前所述,质检信号的缺失对食品行业来说是*不妥当的。
当然,根据*初的设计,**制度还配合有一套动态管理方案,并不等于“不检”。例如,国家质检总局每年会组织对**产品开展专项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一律撤销其**资格;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企业进行日常监管,必要时可抽查产品质量;生产企业对其产品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销售。但从实践来看,这些动态管理很可能是流于形式,效果并不理想。这次出问题的三鹿奶粉正是国家**产品,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因此,在食品行业停止国家**制度,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基于我国当前不容乐观的食品安全形势,笔者认为仅仅停止**尚不够,还需进一步专门加强对食品行业的日常质检。从2000年左右开始,我国制假业出现了“从假到毒”的升级趋势,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问题食品有一个特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制假者很多时候只是为了改善所售食品的外观,而往其中添加有害物质。例如在面类食品中添加“吊白块”使其看起来更白净,用硫磺熏生姜和竹笋等食品使其看起来更新鲜,如果消费者仅通过外观来判断就难免会上当受害。这进一步证明了食品兼具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三种特性,质量检测必不可缺,否则只能依靠外观和品牌来识别产品的消费者,是完全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的。这次乳业事件已充分说明,如果第三方监督检测不到位,即使是**和**的产品,也完全可能出现质量问题。
目前,消费者对乳制品行业乃至整个食品行业的信心,都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质监部门应该积*行动起来,加大对各类食品的质量检测力度,向公众集中释放原先部分缺位的第三方检测信号,促使消费者的信心得以迅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