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这样的事情,IPO也做不成了。”对于
另一投行资深人士则认为,还要看官方的结论,如果官方认定属于重大安全事故,即便是此次风波能平息下去,那么实现IPO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2007年10月,三鹿集团高管曾表示,希望尽快实现上市。此前业界也认为,三鹿也有望*早在2008年在A股上市。
还未聘请保荐人
经过四年谈判,2005年12月,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就以8.64亿元的价格认购了石家庄三鹿集团43%的股份。
当时,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是外资对中国乳品行业的*大一笔投资。但此次事件,或将导致该笔投资成为*失败的乳业投资案例。原因很简单,此次事件已经对三鹿品牌形成严重的打击。另外,如果三鹿上市面临绝境,战略投资者将难以退出。截至目前,尚未见恒天然集团发表对
当时,三鹿集团副董事长刘承德就明确表示,三鹿与恒天然合作的目标之一就是推进合资公司上市。据了解,在三鹿和恒天然的协议中,明确规定将在恰当的时间选择恰当的地点上市。
而在三鹿成功引进恒天然集团后,随即启动了上市计划。
2007年10月,三鹿集团行政副总经理张振岭曾对媒体透露,三鹿集团已经着手开展上市计划,并成立了负责推进上市的工作小组,正在抓紧制定上市时间表和上市地点,并争取于2008年完成上市工作,以便在竞争中争取主动。
今年年初,还一度传出三鹿将登陆A股的传闻。
"三鹿并未聘请保荐人,某家券商一直在跟踪这个项目,但并未签订协议。也谈不上向证监会递交材料。"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事故发生前,三鹿上市仅仅也是属于筹划阶段。
如何面对发审委?
三鹿希望在既有的品牌影响力下,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并联合外资的实力向高端奶粉市场进军,加速市场扩张步伐。公司制定的发展蓝图是:到2010年,确保配方奶粉的市场地位,力争功能性食品和酸牛奶产销量实现全国**,液态奶和乳饮料进入三甲。
但突如其来的安全事故,让三鹿集团陷入了危机中。“这样的事故,属于硬伤,即便三鹿集团使公众重新相信他的奶粉是安全的,将来如何面对发审委都还是问题。”上海某券商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幸亏现在没上市,如果是上市公司,三鹿还将要对投资者负责。”上述人士补充说。
“此类事件发生在三鹿身上,而不是国内其他一线乳业老大,说明三鹿在质量监测、内控管理上都有严重的漏洞。”上海某券商食品行业研究员认为。“相反,如果是上市公司发生类似的事情,股价肯定要连续跌停,投资者将血本无归。”
另据记者了解,三鹿内部员工也认购了相当的公司内部股份,员工们翘首以待三鹿能够早日上市,但未曾预想,三鹿也会发生如此严重的质量事故。
“三鹿事件已经让我们对国内的食品企业不寒而栗,以后再做项目的时候,尽量不接食品行业。”某投行人士感慨说。
截至目前,除了已经上市的光明、伊利、蒙牛之外,三鹿、完达山以及太子奶都有各自的融资需求,也分别制定了各自的上市计划。
更多新闻和讨论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