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 | 4.1 | 二氧化硫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HJ/T 57-2000 |
4.2 | 氮氧化物 | 污染源监测 定电位电解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第五篇第四章 二(三) | |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 |||
4.3 | 颗粒物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 16157-1996 | |
4.4 | 烟尘 |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 |
4.5 | 铬酸雾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HJ/T 29-1999 | |
4.6 | 氰化氢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HJ/T 28-1999 | |
4.7 | 烟气参数(温度、压力、流速、流量、含氧量、含湿量)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 16157-1996 | |
4.8 | 氨 | 污染源监测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第五篇 第四章 十二(一) |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3-2009 | |||
4.9 | 氯化氢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HJ/T 27-1999 | |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 |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HJ 549-2009 | |||
4.10 | 非甲烷总烃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HJ/T 38-1999 | |
4.11 | 硫化氢 | 污染源监测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第五篇 第四章 十(三) | |
4.12 | 黑度 |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 HJ/T 398-2007 | |
废气 | 4.13 | 氟化物 | 大气固定污染源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法HJ/T 67-2001 |
4.14 | 铅 | 固定污染源废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HJ 538-2009 | |
固定污染源废气 铅的测定 | |||
4.15 | VOCS | 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 |
4.16 | 硫酸雾 | 污染源监测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第五篇 第四章 四(一) | |
固定污染物源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HJ 544-2009 | |||
4.17 | 苯 | 污染源监测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第六篇第二章 一(一) | |
4.18 | 甲苯 | 污染源监测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第六篇第二章 一(一) | |
4.19 | 二甲苯 | 污染源监测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第六篇第二章 一(一) | |
4.20 | 苯乙烯 | 污染源监测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第六篇第二章 一(一) | |
4.21 | 氯气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 | |
4.22 | 酚类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T 32-1999 | |
4.23 | 镉 |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 |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 |||
4.24 | 汞 | 污染源监测 汞的测定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 | |
4.25 | 镍 |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 |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 |||
废气 | 4.26 | 铍 | 固定污染源废气 铍的测定 |
4.27 | 锡 | 大气固定污染源 锡的测定 | |
4.28 | 砷 | 环境空气和废气 砷的测定 | |
污染源监测 砷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 |||
4.29 | 甲醇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 甲醇的测定 | |
4.30 | 氯乙烯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 | |
4.31 | 一氧化碳 | 污染源监测 一氧化碳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第五篇 第四章 十一(二) | |
4.32 | 乙醛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乙醛的测定 | |
4.33 | 丙烯腈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 | |
4.34 | 油烟 |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 | |
4.35 | 沥青烟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 重量法HJ/T 45-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