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织造企业、贸易商反馈,虽ICE期棉在60美分附近盘整、印度期现货价格连续小幅反弹、开斋节和封锁的结束使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纱厂复工复产不断提速(印度内政部发布公告,将原定于6月1日解禁的全国封锁措施再度延长1个月至6月30日,但面对饥饿、蝗灾、暴雨洪水的印度实际早已处“半解封”状态),但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棉纱FOB、CNF报价仍处弱势,尤其气流纺棉纱,印度卢比贬值也是导致印度、巴基斯坦棉纱美金报价跌跌不休的重要原因。据海关统计,2020年4月中国对印度纱进口量同比下降73%,跌幅高于越南纱、巴基斯坦纱、印尼纱等。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周多来,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纱的C32S、40S船货、保税的美金报价有所上调,主要受6月上旬以来ICE期棉上涨、疫情导致棉纱产能下滑及运输费用上涨等多方面推动。青岛、张家港等地贸易商表示,近期外盘越南中配、低配C16S-32S(不包漂、不包上机)的询价、签约较印度、巴基斯坦纱活跃很多,采购商以小织布厂、中间商为主。一方面越南棉纱高配包漂与中低配的价差较大(FOB或CNF),买方有一定议价空间;另一方面目前织造、服装企业的重心是接内销订单,对品质要求下降,生产企业采购原则是“可用、能交单”。
据调查,6月中旬港口清关C32S中高配印度/越南纱与国产纱的价差达到400-500元/吨,竞争力较强。据古邦某中型纱厂反映,由于中国采购商对40S及以上普梳、精梳纱签约兴趣大幅下滑,中配C20S-32S及OE纱询价、拿货差强人意,因此纱厂一是大幅减少甚至暂停高支纱生产,产能向32S及以下支数调整;二是降低棉纱配棉标准,减少高品质原料采购,充分发挥印度纱成本低、人工低、运费低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