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额难求
我国棉花价格与国外一直存在较大的价差,2011/12年度,由于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下游需求疲软,国际棉价持续下跌,而国内由于收储政策的托底,国内外棉价形成5000元/吨以上的价差,*高时价差达到6000元/吨。近段时间,国内外棉价差有所收窄,但仍徘徊在4000元/吨左右。对于棉纺织企业来说,能否拿到棉花进口配额,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但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大多数的纺织企业都表示很难或仅能拿到少量的配额。
每年棉花进口配额的分配,都是由国家发改委来指挥操作。根据国家发改委2012年文件,有条件申请棉花进口配额的企业包括国营贸易企业、2011年有进口实绩的企业和纺纱设备5万锭以上的棉纺企业。但是“分配原则”一项却并不明朗,文件称“将按照申请者的申请数量、历史进口实绩、生产能力和其他相关商业标准进行分配”。山东某纺织企业的总经理助理谢小军对记者很无奈的说:“国内棉价这么高,经营的好坏就是看能不能拿到配额,但没人告诉我们到底是怎么分的。”
对于此前传出的企业拍得一吨储备棉将获得相应的1/3的进口滑准税配额,目前并未找到正式文件。而且对于每年滑准税配额的发放数量和时间,企业都表示无从得知。
记者在采访一些棉纺织企业时了解到,因为配额难求,很多企业只得花钱去找那些有配额的企业购买。如今在业内,进口配额的买卖已不是新鲜话题,转让价格在3300元/吨左右。
不受欢迎的储备棉
虽然加上购买配额的“手续费”,进口棉和国产储备棉价格已相差无几,但不少国内纺织企业对于参加储备棉竞拍的积*性并不高。有纺织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投放的储备棉等级不高,而且有很多是陈棉,质量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山东一家纺织企业的总经理吴先生表示:“拍下来的国储棉有一部分等级虚标,实际并未达到要求,而且有的棉花三丝很多。”另有纺织企业透露,由于储备棉往往是优劣掺杂在一起卖,也没有标明是机器采摘还是人工采摘,企业后期生产配棉非常不方便。
此外,据记者了解,纺织企业竞拍储备棉需要巨额资金。据纺织企业负责人介绍,基本上每捆棉花都要用到上百万的资金,而且成交后5个工作日就必须将货款汇到中储棉总公司,对于企业的资金周转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但很多情况下货款给付之后,棉花还迟迟无法到位,因为出库和运输等环节都需要耗费时间,对企业开工造成一定影响。
据记者了解,针对纺织企业提出的用棉问题,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和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已发布公告,决定调整储备棉工作有关政策规定。据悉,此次政策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等级棉短缺的问题,但对于棉花质量参差、得不到进口配额等问题,仍未出台相应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