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狠抓各项实用技术措施到位率,不断提高棉花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加快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棉花良种繁育体系。近年来,我州逐年加大棉花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力度,每年根据气候状况和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时确定棉花主栽品种和品种布局意见,增强了棉花主栽品种的控制力。同时,将每年2~3月,切实加大棉花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了全州棉花良种覆盖率达到****以上。每年建立棉花“三圃田”和良种繁育田近6万亩,建立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近500亩,展示各类品种50余个。
二是大力推广棉花高标准滴灌技术。自2003年,我州在博乐市达勒特镇建立了3000亩棉花膜下滴灌示范区,当年建设,当年受益。通过多年宣传,目前,全州已基本全覆盖。
三是深入实施棉花高产攻关项目。近年来,为全面提高棉花单产,我州每年都实施棉花高产攻关项目,并组织技术力量深入棉花生产一线,按照精准种子、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化控、精准收获的要求,从整地播种到收获进行全程跟踪技术指导服务,强化棉花增产环节的技术攻关,不断破解关键性技术难题,为棉花产量的提高奠定了技术基础。全州每年落实棉花152 0173 3840公斤高产攻关面积70万亩以上,180公斤高产攻关面积5万亩以上。
四是健全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遵循可持续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益控害的综合防治策略,对棉叶螨、棉蚜虫、棉铃虫,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等重大病虫害认真开展“四定一查”和大田普查,定期向县市农业部门、乡镇(场)发布病虫情报和病虫动态,逐步建立起了完整的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为科学防治病虫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针对棉花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大力推广包衣种子,设置黄板,悬挂杀虫灯,种植诱集带、生态带等化学、物理、生物综合防治措施,积*建立农业植保专业化机防队,进一步加大统防统治力度。
五是全力做好科技服务工作。整合州、县市、乡镇(场)三级农业部门的种子、植保、推广、土肥专业技术力量,依托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组织下派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全州植棉乡镇(场)进行挂牌式蹲点技术服务,进一步完善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围绕发展优质高效棉花生产,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结合基层农民对农业新知识的需求热点,通过组织开展“科技之冬”培训、“科技大巴扎”等活动形式,广泛全面宣传培训植棉农户,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应用先进技术的积*性显著提高。
㈡认真落实棉花生产各项扶持政策,提高农民发展优质棉花生产的积*性。
一是认真落实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补贴政策,确保棉农得实惠。为确保棉花良种补贴政策落实到位,真正让农民得实惠,我州严格执行“一公开”(将享受补贴农户名单张榜公开)、“三到户”(政策宣传到户,面积登记到户,补贴足额到户)、“五不准”(不准调整补贴标准,不准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不准用补贴资金抵扣各种税费、贷款、欠款,不准无故拖延补贴发放时间,不准在补贴中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的工作原则,确保棉农及时足额享受补贴政策。
二是积*开展棉花政策性保险,降低棉花种植风险。近年自然灾害频发重发,给棉花生产带来不利影响。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我州积*稳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加快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2017年,全州落实棉花政策性保险面积92万亩,占棉花播种面积的63%。
㈢ 示范推广棉花供给侧改革试点,全面提升棉花品质。按照“提质增效、产销对接、品牌创建、利益共享”的总体思路,积*组织相关企业对沙湾县试点工作进行观摩学习,对全州“企业+合作社+农户”棉花生产经营模式进行全面调查了解,通过与轧花企业、纺织企业及合作社等多次座谈,制定试点方案,协调棉纺织用棉企业、轧花企业、种植农户和种子经销商形成利益共同体,推进棉花从中低端原棉走向中高端原棉,再走向精深加工的高档原棉、中高端棉纺织品的原料,生产出中高端棉制品,确保棉花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不下降。目前,在自治区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7万亩的基础上,自加压力,全州共协调8家企业,共落实试点面积32万亩(博乐市9万亩,精河县23万亩)。
当然在棉花生产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㈠棉花种植的自然风险加大。我州棉花主要集中在博乐市以东区域,播种面积占到区域农作物总播面积的90%以上。由于种植区域相对集中,面积大,结构单一,几乎不进行轮作倒茬,致使土地肥力下降,病虫害频发,主要病虫害抗药性增加,防控难度逐年加大。
㈡地膜污染严重。棉花在我州种植有30多年历史,近20年棉田地膜覆盖率近****。随着地膜用量的逐年增大及回收意识淡薄,造成博州大部分棉区土壤中的地膜残留量越来越多,对土地的污染已经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㈢棉花品种多乱杂。近年,因自治区对种子经营权限进行调整,各类棉花品种流入我州,给种子管理和农民选择都增加了难度。
建议
㈠大力推广节水、节地、节肥等化肥增效技术措施,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土壤养分监测等工作,指导棉农做到化肥、农药零增长。
㈡加强宣传指导,强制农民使用0.01毫米的地膜,同时加大对地膜回收企业补贴力度,鼓励企业对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将回收的废旧地膜进行造粒,用于滴灌带、有色塑料的生产。
㈢进一步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快棉花优良新品种的选育推广,保障棉花生产的良种供应,同时加大对棉种市场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