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包地种棉的内地棉农比去年都少了很多。”一位阿克苏棉农说,今年来自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内地的棉农较前几年少了三四成。主要表现:
**,棉农数量减少。往年,不少内地棉农来到新疆,积*播种棉花,有的村旗甚至有近1-2成的是内地棉农,而今年却很少见到这种现象。
第二,承包土地减少。“以前,一些来自内地的棉农,动辄包地一两千亩,甚至三四千亩种棉,今年这种情况却不多见,也有部分棉农包地种棉,也仅是几百亩。
少了内地棉农的参与,新疆的棉田显然单一了很多,有人业界认为,这样一来,对于新疆与内地的棉花经验交流、技术融合都是不利的。
一位山东棉农说:“我们到新疆去,都是怀揣着‘淘金’梦想的,但实际上事与愿违,收益未达预期。”自2011年即开始赴疆包地种棉,也赚到了一些钱。可近两三年,赚钱明显慢了、难了。2016年,他所承包的1200亩棉田*终算下来,也才刚回收了成本。
据了解,多数内地棉农反馈,近年在新疆包地种棉收益下降,综合比较,还不如在内地包地种植瓜果蔬菜呢。
不少棉农不能全部拿到棉花补贴。目标价格实施以来,确实对于稳定新疆棉花面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内地赴疆包地棉农来说,很多不能足额拿到补贴。比如,直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按交售数量补贴,这个包地棉农基本能够拿到;而另一部分是按土地面积补贴的部分,却直接补给了土地拥有方,一些内地包地棉农没有拿到。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内地棉农的积*性。“实际上,内地棉农赴疆包地,一亩地一年承包费在500-700元/亩,这是一笔比较大的支出,在种棉利润微薄的棉花种植业来说,吸引已然不大。
内地棉农改行越来越多。“土里刨食,不如打工挣钱”,这种思想已深入人心。因此,不少棉农弃种棉而改去打工。一位老棉农说,现今打工者稍有点技术,月收到都在5000-6000元,如果再勤勉一些,月入8000多元一点问题也没有。如果一个人一年收入10万元,一家三口人的话,也是一笔可观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