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大宗商品市场经历金融风暴,遍体鳞伤,无一幸免。
2009年,借国家四万亿投资政策的东风,商品再度集体由低位回暖。
2010年,商品牛市走到**,农产品价格普涨催生出新一轮通货膨胀。
2011年,这是大宗商品走势分化的一年,也是成本支撑和经济低迷等主导因素相互博弈的一年。这一年,全球大宗商品整体呈现戏剧性走势:上半年信心满满,节节攀高;而下半年则一路俯冲,震荡下行。
2011年国内
1月~2月中期,供不应求是主基调,加之临近春节炒作下游纺织企业的补库需求,
出于保护产业链的初衷,政府在4月份开始干预市场,出台了新年度的收储政策,但规定的152 0173 3840元/吨的收储价在当时28000元/吨期价下,被市场解读为利空,加大了期价下跌的压力。期价的跌势一直持续到9月份开始收储,期价也跌到了2万元/吨附近,在收储价格上方并且靠近收储价格的位置。此后虽然棉花基本面仍旧疲软,但在收储价格的支撑下,郑棉期价持续运行在窄幅震荡区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