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棉农的大喜之年
2005年,是棉农近几年来*为高兴的一年,之所以高兴是因为种棉效益太好了,籽棉每斤卖到2.8-2.9元,亩均收益达1120元,较上年增长了42%,比种粮食多收入300来元,你说棉农能不高兴吗?那么,在上年有些棉农发恨说再不种棉的情况下,何以会出现今天这种好收成呢?一句话,就是2005年棉花资源紧张致使棉价大幅走高。
近年来,我国棉花面积、产量大幅波动,棉花价格随之也大幅上下摇摆,近6年来年际间价格振荡幅度平均在33%以上,植棉效益也跟着时好时坏,棉农的心境也是喜悲交替。受棉价巨幅振荡影响,近20年来,我国植棉面积起伏较大,平均波动率12%,而同期世界棉田面积波动率只有5%。2005年受上年度低棉价影响,全国植棉面积有所下降,基本特点是"两降、两增":即面积、总产降,价格、效益增。全国植棉面积同比减少11.7%,总产570万吨,比上年减少9.8%,全年供需缺口近400万吨。去年新棉上市后价格高开高走,平均价格2.85元左右,同比增幅32%。应该说,去年是棉花价格比较合理的一年,粮棉比价1:9以上,高于公认的1:8的合理比值,棉农对棉花价格比较满意,许多农民表示今年将扩大棉花面积。虽然农资价格略有上涨,但棉花价格上升较多,种植棉花与种植其他作物相比收益仍高一些,据山东德州市棉花协会调查,种植1亩棉花较种植1亩粮食(小麦、玉米)收益高300元左右。农民数着手中的票子,能不高兴吗?
棉花企业面临"洗牌"
棉价大幅上升,乐坏了棉农,却愁坏了收购加工企业。按说,棉花涨价,收购加工企业也能从中赚个盆满钵盈。孰不知,152 0173 3840年国家放开棉花市场后,棉花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增加,全国由3967家发展到目前的12000多家,加工能力2300多万吨,是正常年份棉花产量的3倍以上。山东德州因是多年的产棉大区,加工企业更是迅猛发展,企业总数从152 0173 3840年85家发展到现在的930多家,加工能力达200万吨以上,是实际产量的8倍多。棉花企业总数不少,但大部分企业设备落后、规模较小。粥少僧多,众多企业及棉贩争抢资源,抬价抢购,恶性竞争,加工质量不高,浪费了棉花资源。德州市许多棉花企业累计加工期不足一个月,开工严重不足,设备闲置,效益下降。
152 0173 3840年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后,国家取消了统一定价,收购价格由市场说了算。去年新棉上市后,收购加工企业把握不准棉花行情,开秤价格过高,利润微薄,风险较大,加之资金匮乏,德州近千家企业约有1/3未开秤收购,有的企业已转产纺织、榨油或出售。已收的企业也是快收、快加、快销,每吨利润仅百元左右。春节后收购加工成本加上利息、保管费,与销价基本持平,无利润可言。部分资金充裕的企业,冒险存棉,等待上涨行情。目前国内皮棉价格在历史较高价位运行,加之国际市场棉花充裕,棉价猛涨可能性不大,但考虑到利息和保管费等因素,棉价存在小幅上涨空间。
规模化、规范化是世界棉花企业的发展趋势。美国的轧花厂从*初的3万家整合成现在的861家,就是例证。面对当前国内、国际棉花统一大市场的新形势,我国的棉花加工企业迟早要走集团化和规模化经营之路。目前国内棉花企业过多、过滥,对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国家从2005年开始,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过渡到棉花质量检验新体制,要求棉花企业改用400吨打包机和逐包信息编码,五年后达不到要求的,原有收购加工资格证书自动作废。国家对更换大型打包机及其辅助设备的企业予以三年贷款贴息(一台套更新改造费用150万元左右,可获贴息约24.7万元),对实行大型打包机的企业,农发行、商业银行在收棉贷款供应上给予政策支持。通过400吨打包机改造,淘汰一批设备落后、实力较弱的企业,到2009年全国控制在2000台套,德州市控制在88台套。近两年有些规模较小的收购加工企业未开秤收棉,退出市场,属正常现象,也是国家所期望的。各棉花企业应认清形势,抓住国家提供贴息贷款这一有利时机,抓紧进行400吨打包机技术改造,搭上国家棉检体制改革这趟快车,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做大做强棉花企业。有关职能部门也应采取强有力措施,通过重组、改造、整合,真正淘汰设备落后的企业,培植一批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的棉花龙头骨干企业,提高我国棉花加工业规模化、规范化水平,从而提高加工质量,增强国产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今年棉花怎么种?
1999年国家放开棉花市场后,棉价巨幅振荡,年际间振荡幅度平均在33%以上,让棉农无所适从:不种吧,怕失去赚钱的机会;种吧,又怕被"套牢"。今年的棉花价格怎么样?是多种还是少种?许多棉农心里没底。
棉花是我国除粮食以外*重要的农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我国既是产棉大国,又是用棉大国,棉花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纺织品服装出口已成为我国的创汇大户。全国有4300万农民从事棉花生产,还有1600万职工从事棉花加工、流通经营和纺织工业,棉花是棉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棉纺业发展迅猛,2005年纱产量1412万吨,同比增长29%,为历史新高,用棉量达900万吨,而全国棉花总产只有570万吨,供需缺口近400万吨。据统计,2005年我国棉花进口量为257万吨,同比增长35.3%。今年我国纺织需求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纱产量将达1500万吨,用棉量约在1000万吨左右。即使今年我国棉花面积增加,总产恢复到650万吨左右,也仅满足纺织工业70%左右的用棉需求。国内棉花供不应求,但国际市场棉花充裕,且质量好、价格低(每吨低1000多元)。为满足纺织企业用棉需要,弥补国内棉花产需缺口,国家决定在2006年89.4万吨棉花进口关税配额(1%关税)的基础上,暂安排2006年关税配额外棉花进口配额150万吨(5-40%滑准税率),并视市场供需情况做出调整。
据专家预测,确保粮食产量和面积稳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全国大幅度扩大植棉面积的难度较大,我国棉花产不足需的局面将长期存在,供应将有1/3左右必须依赖进口。根据国内外棉花市场形势分析,2006年新棉上市价格应与2005年持平,过高或过低的可能性都不大。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像重视粮食一样重视棉花,出台稳定棉花生产的有关优惠政策,及时向农民提供棉花供求信息,正确引导农民适当扩大棉田面积,避免棉花生产的大起大落,促进我国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