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状态四类人群
硬核养生:既立目标,又踏实行动
朋克养生:不立目标,直接行动
佛系养生:不立目标,也不太行动
嘴炮养生:只立目标,不太行动
心理健康
▶在影响人们情绪的各类事件中,“工作学习的情况”成为*大影响因素
▶85%的人认为自己可能患有或曾经可能患有一种或多种心理疾病
▶占比*高的三项为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
▶仅有14%的人选择就医。
担心过猝死的比例
▶工作强度较大的医生、媒体人、主播等,及久坐不动伏案较多的设计师、程序员等担心过猝死的比例更高
▶学生中担心自己猝死的比例,高达58%
1月14日,丁香医生联合健康生活领域中饮食领域的“企鹅吃喝指南”、运动领域的 “Keep”、心理领域的“KnowYourself”发布《2020国民健康洞察报告》,通过在线问卷、平台数据分析的方式,从健康素养、饮食、运动、心理这些与生活高度相关的因素,对约7万人次的健康状况进行摸底和分析。
超出惯性认知的是,在95后和00后中,经常甚至每天担心猝死的人,占比分别是7%和9%,这意味着那些尚不足20岁的年轻人中,每十个中就有一个,常被“担心猝死”这件事困扰。
健身
要变瘦、要变美 Flag要立起来
新年伊始,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新年愿望刷屏?要变瘦,要变美,要运动,要健身,立了一个又一个Flag,年终时候发现,2020年的愿望是完成2019年立下的那些2018年没有完成的2017年的愿望。Flag真的一点也没有用?也不全盘否定。
为了更好地了解健康目标设立对个人健康状态提升的影响,丁香医生从“设立目标”和“行动实操”两个维度将受访者分为了四类人群——硬核养生(既立目标,又踏实行动)、朋克养生(不立目标,直接行动)、佛系养生(不立目标, 也不太行动)以及嘴炮养生(只立目标,不太行动)。
将这四类人群进行对比发现,“硬核养生”人群理所当然*容易达成良好的健康状态。与此同时,“朋克养生”和“佛系养生”人群尽管是对健康都没有什么期待和要求的两群人,但默默努力的“朋克养生”人群各项健康状态显然优于不想不干的“佛系人群”。然而在对比同样对健康没有付出努力的“嘴炮养生”人群和“佛系养生”人群时,却发现对健康有期待的“嘴炮养生”人群的各项健康指标也要明显优于佛系养生人群。
所以,Flag还是立起来吧。
心理疾病
2019“我有病” 不,你可能只是想多了
丁香医生联合Knowyouself,发布《心理健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3322份。问卷受访者对自己近一个月内的心理健康程度进行主观评估,总体平均值为5.2分,从负面情绪、自我了解程度、支持系统、认知效能、情绪调节能力,以及处理负面经历能力等几个方面客观测量被访者心理健康程度,客观心理健康程度总体平均值为5.9,进一步分析,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低估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于“健康困扰”方面的数据则显示,97%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存在健康相关的困扰,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情绪问题、皮肤状态不好、身材不好。相比2018年*大的健康困扰是皮肤问题,可见2019年,大家确实是太难了。
在焦虑、抑郁等心理方面的问题上,和2018年一致,年轻人的困扰明显高于中老年人。数据显示,在影响人们情绪的各类事件中,“工作学习的情况”成为*大影响因素。数据显示,85%的人认为自己可能患有或曾经可能患有一种或多种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症、躁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物质成瘾及其他心理疾病。其中,占比*高的三项为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但在认为自己可能(曾)患有心理疾病的被访者中,仅有14%的人选择就医。
在应对心理亚健康状态或心理疾病时,人们*多选择用睡觉、上网购物、 玩游戏、进食等成本更低、更可控的方式来排解。
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陈海贤认为,这个数据反映的很可能并不是客观的心理健康状况,而是大家对自己心理状况的看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近几年心理健康科普成功的结果。这种成功让大家开始习惯用这些精神疾病的名称来为自己内心模糊的不安命名。而人们对于认为自己存在哪些心理疾病的排序,同样可以理解为是这些心理疾病在大众媒体中流行度的排序。
猝死
超半数人担心自己猝死 60%00后比老年人更担心
数据显示,53%的受访者都有过猝死的担心,其中6%的人经常担心甚至每天担心。那些工作时长较长的人,对猝死的忧虑更甚。工作强度较大的医生、媒体人、主播等,及久坐不动伏案较多的设计师、程序员等,担心过猝死的比例更高。而学生中担心自己猝死的比例,竟高达58% 。
与惯性认知不同的是,年龄较长的人对于猝死的担心比例反而呈下降趋势;反而是95后和00后担心自己猝死的比例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在95后和00后中,经常甚至每天担心猝死的人,占比分别是7%和9%,这意味着那些尚不足20岁的年轻人中,每十个中就有一个,常被“担心猝死”这件事困扰。
健康生活
奶茶蛋糕无法拒绝 那就少加点糖吧
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是比较分裂的,都知道健康饮食应该低糖低盐, 但还是忍不住奶茶、火锅、烧烤;都清楚应该早睡早起保证睡眠,但拿起手机就玩到了深夜;都明白保持健康体态应该定期运动,但按时打卡并不容易。观察饮食、睡眠、运动,人们在此三方面的表现呈现出同一个行为特点:有意识、有行动,但难坚持。
奶茶、 蛋糕等高糖食品,是所有体重区间的人都难以避开的陷阱,其次是外卖。从数据上看, 体重偏重者确实在饮食习惯上吃得过重(量多、 辛辣、 重油、 高盐)。 而体重偏轻者, 则更多的问题在于不合时宜的饮食 :“吃饭不定时”、“吃夜宵”、“不吃正餐”等。
相比女性,男性更能拒绝奶茶的诱惑,但仍有49%的人一周至少一杯奶茶, 而女性群体里这个数值是62%。人们会在甜度选择上来弥补饮用奶茶的罪恶感,用无糖、少糖来安慰自己,奶茶点三分糖的人比例*高,轻体重的人甚至会更多地选择无糖奶茶。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