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品当糖吃?专家:过量食用或中毒

百检网 2021-12-28

现状:儿童保健品当糖吃

保健品市场一直很红火,不少家长怕宝宝缺维生素或微量元素,选择给儿童服保健品。为了在口味上吸引宝宝,保健品的厂家把产品的口味做得很好,以至于不少宝宝把保健品当糖吃。

不少妈妈给宝宝海淘“小熊糖”,这种儿童型多种维生素,口味好而且外形可爱,孩子们很爱吃,而诸位家长也把它们当糖为给孩子吃。

家长:怕孩子身体素质不行 拼命购买保健品

很多家长怕没有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身体素质会落后于同龄孩子,跟风购买儿童保健品。很多婴儿家长表示,儿童保健品已经成为婴儿每天零食的一部分。一位李姓妈妈称,“孩子12个月,每天一定要吃鱼肝油、乳钙和维生素铁剂,维生素软糖作为补充,由于这些都有甜味,孩子并不排斥。尤其是维生素软糖,形状颜色各异,孩子很喜欢吃。”另一位妈妈也表示,*近海淘了“维生素小熊糖”,就当是孩子的零食了。淘宝数据显示,除奶粉以外,儿童保健食品当仁不让成为有巨大潜力的商品。

专家:乱吃保健品或导致中毒

正规保健品对特定人群可能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如亚健康人群、某种维生素缺乏人群等。但是不讲科学乱吃保健品不仅不会起到保健功效,还会损害健康。因此,即使是正规的保健品也不能作为日常饮食替代品,更不能成为婴幼儿零食,虽然服用保健品不需要医生开处方,但*好根据全面体检后的情况,综合分析后根据专业儿保科医生的建议再选择合适的保健品。

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无可厚非,但往往过犹不及,长期过量服用保健品,多余的营养无法吸收反而会产生毒素,造成身体的负担,诱发各种疾病,婴幼儿只要平时遵循正确规律的生活方式,多吃新鲜应季瓜果蔬菜,多晒太阳,完全可以不用吃保健品也能拥有健康的体魄。

两会提案:建立完善母婴营养监测体系

2012年,卫生部首次公布 《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明确指出儿童的营养状况是衡量整个人群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数。今年“两会”期间,六位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国母婴营养监测及干预体系的提案》,呼吁国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营养监测和营养干预体系的建设。该提案认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与科研院所等第三方机构合作,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并及时公开分类数据,完善信息平台。

Tips:给宝宝吃保健品的三大误区

孩子长不高,吃钙有帮助

人体中99%的钙质存在于骨骼与牙齿内,是骨骼及牙齿成长的必需营养素。但是孩子长不高,不一定是缺乏钙,遗传、睡眠状况、运动量、情绪及压力都可能影响。

专家指出,如果孩子**可以喝两杯牛奶(500cc),通常不会缺乏钙质,不喝牛奶的小朋友,可以给他酸乳酪及带骨的小鱼干当零食。天然食物中鱼类(连骨进食)、蛋类、深绿色蔬菜、豆腐及传统豆花等,也都有钙质。

但是钙质要有效吸收,必需要有足量的维生素D,蛋黄、肝脏或是鱼肝油等都有维生素D。此外,每天不搽防晒油晒太阳十至十五分钟,也会促进活性维生素D合成。为了避免晒伤,可选择早上十点前,或傍晚四五点再出门。

若要让孩子吃钙片,一定要注意分量。人体内的钙与磷、钙与镁须维持一定比例,过量的钙造成“钙磷比”、“钙镁比”失衡,反而让骨骼合成效果差,带来反效果。

吃鱼油会让孩子更聪明

鱼油主要的成分是EPA和DHA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存在于鲑鱼、鳕鱼、沙丁鱼、秋刀鱼等深海鱼类中。

专家指出,鱼油的确有助于保持脑神经健康发展,但相关研究发现,有70%的脑神经在胎儿及婴儿时期就已经发展完成。

市售鱼油的单位量通常很高,除非有特殊需求,小学以下的孩子*好不要直接服用鱼油。

孩子非常偏食,给他补充维生素好不好?

专家认为,补充维生素应以综合维生素为主,因为综合锭剂中各种维生素含量都不高,通常不会过量或产生副作用。

维生素A、D、E、K为脂溶性,服用过量会囤积体内,不易排出,造成中毒。父母常喜欢让小朋友吃鱼肝油,但鱼肝油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与D,过量容易囤积体内中毒,引起脑压升高,不如在一般食物中如蛋黄、牛奶、红萝卜、动物肝脏中,摄取维生素A及D。

维生素B群及C是水溶性,过量较容易随着尿液排出,相对安全,但也会造成肾脏负担,或造成结石的情况,还是适量服用为宜。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