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江苏盐城大丰棉花种植基地麦后棉迎来丰收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流域高产高效棉花新品种培育”项目培育的品种及配套的生产技术也迎来专家组和种棉农户的现场检验。在“长江流域高产高效棉花新品种培育”项目成果展示观摩会上,专家组对参加展示的24个棉花新品种进行现场估产。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组培育的这些优良品种在配套技术支撑下均实现了丰产,其中“中棉425”表现*为突出,在大丰测产结果为亩产344公斤,兴化测产结果为亩产440公斤。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棉425”属于特早熟品种,生育期只有98天,且纤维品质优良,适合长江流域油后麦后直播,能够有效缓解长江流域粮棉争地矛盾。
长江流域棉区光照充分,雨水充足,是传统的优质棉生产基地。但是由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升高,机械化水平低,粮棉争地矛盾突出,棉花种植面积急剧下滑,威胁到棉花产业安全。为了解决这些产业问题,“长江流域高产高效棉花新品培育”项目于2018年立项,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牵头主持,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和湖南省棉花研究所等21家长江流域的棉花科研优势单位共同承担。
项目主持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宋国立研究员介绍说,经过三年的科技攻关,项目组培育出适合长江流域种植的棉花新品种28个,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8项,制定配套的棉花高产高效生产技术14套,在长江流域棉花生产实现了“良种配良法”,解决了长江流域机械采收、粮棉争地等问题。
站在棉花田放眼望去,成熟的棉花都从棉壳里脱颖而出。眼前的棉花新品种正是“中棉425”,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新选育而成的转抗虫基因早熟棉品种。“中棉425”株高约90厘米,株型清秀,适宜麦(油)后直播种植。“中棉425”含抗虫基因,抗棉铃虫,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适应性广、产量高、纤维品质优良。据专家介绍,“中棉425”适合在我国长江流域的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待油菜或小麦收获后直播种植,实现油菜、小麦和棉花一年两季的轮作种植模式。
与会专家和代表们一致认为,该项目组培育优良品种及研发的配套生产技术,不仅解决了长江流域粮棉争地等问题,还促进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植棉效益显著提高,而且麦后棉避开了枯、黄萎病和主要虫害等高发期,减肥减药效果明显,从而增加农民的综合收益,这必将**今后棉花生产方向。这些成果大规模推广后,将有效缓解长江流域棉花种植面积逐年下滑的局面,保障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