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哲:当前纺织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思考与上半年中国纺联工作回顾

百检网 2021-12-29

  8月6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北京召开2020年年中工作视频会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出席会议并在会上发言,特将讲话原文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我们正在经历一段高度折叠的时光,变化从未如此高密度、强关联地发生。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感染人数不见拐点;地缘冲突持续深化,美国不断对中国施压;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未来风险仍在集聚。世界百年变局的特征不断强化,行业发展面临异常复杂的局面。

  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纺联全体员工敢于担当,找准方向与重心,做正确的事,把握节奏与力度,正确地做事,不辞苦、不畏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引导帮助企业尽早恢复生产,全力保障防疫物资充足供应;强化形势研判,向政府部门及时反映行业情况与企业诉求;细化服务内容,保障行业协同高效地复工复产;强化企业帮扶,确保产业链安全稳定;夯实产业基础,推动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行业生产供给能力及产业链运转协调性得以快速恢复。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已出现边际改善。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纺织行业工业增加值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8个百分点。行业出口逆势回升。1~6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1251.9亿美元,同比增长3.2%,增速较一季度提高20.9个百分点。行业的发展为稳经济、促就业、保民生做出了突出贡献。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这场战“疫”充分体现了中国纺联全体员工的大局意识与专业水平,充分彰显了“联合舰队”的意志力与战斗力,更加坚定了我们“在一起,向前进”的信念与勇气。疫情期间,联合会按照国资委和北京市的要求,建立了抗击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在保障正常工作运转方面,许多部门和同事付出了超乎寻常的艰辛努力。联合会不仅为国家抗击疫情做出**贡献,也为相关部门、友邻单位、国资委离退休老干部提供了防疫物资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非常感谢大家的辛勤工作与努力付出。正是由于大家的努力,中国纺联的各项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我们的事业才能够逆势突围、稳步向前。

  一、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思考

  (一)国际宏观形势的思考

  1、世界经济衰退的“持久战”与民生产业

  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前景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世界银行6月《展望》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5.2%,国际市场需求不振正成为常态。世贸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贸易增速将缩水18.5%;联合国6月预测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急剧减少40%。

  应对当前形势,内需拉动成为现实的理性选择。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央面对形势变化、对未来经济政策的*新判断。2019年中国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按照发展经济学理论,一个经济体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时内需市场开始发力。但要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依然面临不小的挑战。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中国城乡差别依然巨大。李克强总理讲至今有六亿人口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城乡消费相差三倍左右。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52 0173 3840元,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分别达到1832和713元。城镇消费是农村消费的2.57倍。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带来的理性思考是:没有充分的就业就不可能有消费的发力。在依然存在包括留守妇女在内的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背景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吸纳就业的基础民生产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应该得到各级政府更加充分的重视。“巧媳妇工程”等纺织服装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充分展现了行业在创造就业、改善民生中的巨大作用。中国不能带着几亿低收入农民进入现代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依然是纺织服装产业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

  2、地缘政治冲突深化的“持久战”与国际合作

  经济力量的改变正在重塑地缘政治格局。经济的衰退助长了逆全球化思潮,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国际供应链合作面临挑战。中美关系的变化是重要体现。美国正通过提高关税、限制工业软件授权、强化投融资审查、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等方式,强化对中国的战略遏制。在疫情、选情的叠加影响下,对华强硬似乎在美国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日前美国对TikTok的打压,反映出这种遏制已经从所谓的国家战略领域延伸到了一般经济活动。中印关系也面临挑战。今年6月以来,印度政府已经禁用了106个中国App。地缘政治冲突的深化,正在加大整个世界经济社会的系统性风险。受此影响,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和合作规则加快调整,价值链、创新链脱钩杂音加大。纺织服装行业也深受影响,如围绕美国涉疆法案,美国对中国科技封锁的实体名单已包括了4家纺织服装企业。美国近期又发布了《新疆供应链商业咨询公告》,以政治化方式干涉国际采购。这已经对产业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正是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基础上取得的。从产品设计、原料供应到加工生产和消费流通,纺织服装行业各环节具备高度的国际性,是全球价值链合作和产业转移的重要组成。这决定了行业只有融入世界潮流才能实现资源的*优配置,实现更好地发展。在当前严峻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行业不仅要充分满足各国各地区的防疫物资需求,更要坚定不移地以更加深入的国际合作来反对地缘政治的逆全球化。进一步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在开放发展中为更多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福祉;进一步强化同国际品牌的合作,在互利共赢中不断整合新资源、开拓新市场;进一步强化同国际组织的合作,在沟通协调中达成理解、形成共识,为行业争取更大空间。

  3、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持久战”与绿色驱动

  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报告显示,一半以上的全球GDP面临着环境、气候等自然问题带来的潜在风险。未来10年的全球五大风险全部与环境相关。生态环境变化正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影响着全球的商业环境和发展方式。面对当前疫情蔓延和气候异常的冲击,“绿色复苏”、“绿色刺激”更成为全球许多国家的重要选择。今年5月27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了总额为7500亿欧元的“欧盟下一代”复苏计划和2021-2027年1.1万亿欧元的强化版中期预算提案,其中绿色发展是重要支持方向。全球产业链结构趋于循环化、平衡化和协调化。

  从消费偏好看,绿色环保正成为重要消费选择。《2019中国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受访者已具有绿色消费意识。消费者不仅关心产品品质,也开始重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友好性。从投资倾向看,环境、社会与治理成为决策必选项。明晟公司(MSCI)的研究显示上市公司的ESG(环境、社会与治理)表现成为市场投资价值的重要维度。全球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发展实践看,绿色、循环、低碳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如INDITEX、UNIQLO等国际品牌都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全球产业发展、合作与转移中的可持续要求正越来越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要从全球发展的视野、文明兴衰的高度,理解和看待行业的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发展行业生产力。绿色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战略。我们需要立足现实价值,将绿色理念全面纳入行业发展的战略体系、生产体系、创新体系;我们需要立足共同价值,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行业生产系统和人民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我们要立足长远价值,以产业的负责任、可持续发展推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行业发展需集聚的力量

  “善战者,求之于势”。面对中长期的挑战与不确定,行业要打好持久战,需要我们采取积*行动,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集聚多方面的支撑力量。

  1、政策的力量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提升,政策正向着普惠化和功能性转型,对行业发展的支撑促进作用日益凸显。当前,在疫情、贸易政治化等因素多重叠加的背景下,行业亟需在修复产业生态、保障产业安全和巩固产业地位方面寻求更充分的政策支持。比如减税降费、加大帮扶、改善融资环境;扩大有效需求,畅通渠道,促进消费回补;化解贸易风险,稳定外贸;支持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等。

  联合会应充分利用政策的杠杆作用,为行业营造更加友善、稳定、公平的发展环境。要做好政策建议,积*反映产业诉求。要协助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推动就业、产业、区域、财税、金融政策协调发力,使政策在实际落实中能对四类企业给予特别关注,即抵御挑战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产品深度融入国际供应链且受贸易政治化影响较重的外贸型企业、身处重点疫区和贫困地区的企业、对供应链有带动效应但短期资金压力较大的龙头企业。

  2、市场的力量

  我国拥有全球*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万亿元。其中,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累计增长2.9%,达到1.35万亿元。网络市场日渐成熟,2019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0.63万亿元。庞大的市场规模为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产业应对当前外需冲击提供了足够的腾挪余地,内需正在成为产业构建高质量循环的基石。

  尽管市场空间很大,但行业内需消费在持续趋缓。当前疫情对衣着家纺消费更是形成了很强的抑制。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克服疫情影响,扩大*终消费应该成为我们今年行业工作的重点。2019年,全球奢侈品市场增长约2.2万亿元,其中90%由中国市场拉动,我们需要更好地适应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化,下沉市场的潜力加速释放,我们需要更好地满足多层级消费、多元化市场;贸易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好地实现国际国内市场、线上线下市场对接。充分发挥好市场的力量特别是内需市场的优势,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科技的力量

  当前,行业创新处于密集活跃期,技术创新层出不穷。纤维材料正向着多结构、多功能、超性能、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纤维材料的突破创新与产业化技术的协同发展,使得纺织品服装功能日益丰富、价值更为多元。数字经济深入发展,产业链各环节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变,产业供给的精益化、柔性化、服务化水平不断提升。酷特智能的C2M模式,实现了以规模化的方式制造个性化产品;万事利利用AI技术能够为全球每个人设计1万条不重复的丝巾;伊芙丽通过数据与系统的集成,实现了商品全链路的数据化运营。

  截至2019年我国纺织行业专利有效量为15.6万件(除外观设计),其中发明专利占31.12%。行业全产业链闭环创新优势正在发挥。引导行业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加快技术的产业化,形成产业链的现实控制力,形成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创新的正反馈是我们工作的重要方向。2020年中国新基建投融资规模将达到2~3万亿元。新基建的加快推进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要推进行业5G应用、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不断发现培育新的制造方式、商业模式。2019年纺织行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已达127家。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基础设施,为行业发展引入新内容、注入新活力。

  4、资本的力量

  产融生态正日趋成熟。中国资本市场竞争力已升至全球第5位。更加规范、透明、开放的资本市场对行业发展形成了强有力支撑。2019年沪深两市176家主营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市值规模达到13975.61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22.60%和15.69%。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银行、证券等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完全取消,外资股东资质限制持续放宽。这将为行业带来多元化的资本,以及更先进的理念模式。在产业创新领域,资本正在创造更多的可能。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为行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更多机遇;科创板的设立,有效引导了资金长期稳定地投向行业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领域。截至7月21日,科创板总市值已达2.62万亿元。8月11日上市的凯赛生物,将成为与纺织相关的科创板**股。

  疫情之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保障市场主体和产业链安全中的倾向进一步强化。我们要充分用好这一形势。帮助企业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利用多种金融工具,破解资源难题,实现从被动防范到主动管理风险;探索运用新型“举国体制”,以金融工具有效联动各方力量,支撑行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创新;推动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联合投资、交叉持股、兼并重组等方式,以更快速度实现集约化发展。

  5、人才的力量

  人才是决定产业发展质量的关键要素。2020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GTCI)报告中,中国位列第42。中国正在形成人力资源的质量与体系优势。高等教育、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社会化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完善,人才输出能力不断提升。自1977年至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已累计招生1.32亿人。2018年,中国48.2%的新增劳动力接受过高等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13.6年。大规模的人才队伍为行业的智能转型、创意设计、技术融合、全球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3月以来,人社部等部门增加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互联网营销师等25个新职业。高素质人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适应性,能够迅速匹配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需求,有效弥补产业结构调整中产生的新的用工缺口。

  成功之道,唯在得人。全国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就业人数占到全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就业人数十分之一左右,纺织全行业就业人口约2000万。形成一支稳定有力的纺织产业工人队伍,对于行业发展和经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联合会要加强对人才培养的引导,使人才供给更符合行业的现实需求;要不断提升行业的吸引力,使行业工作能够更好匹配新生代劳动者对工作的想象与预期,将“人口红利”真正转变为“人才红利”。

  二、强化机构与队伍建设,寻找自身的确定性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目前处于协会与政府部门脱钩及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时刻。面对变局,要用好有利因素、打赢持久战,需要我们加强团结,从自身寻找确定性。联合会及各单位需要从“大势、大事、大是”几个方面来把握趋势、抓大放小、树立正气,确立工作定位、明确工作重点、倡导良好风气。

  1、大势

  要将行业工作放在大潮流中深入思考,进一步坚定信念,以恒心办恒业。越是身处涡流,越要把稳思想舵盘。在百年变局之中,协会必须对国家、对民族抱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在思想上、行动上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站在社会生产力的高度推动行业工作,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我们行业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不忘产业报国初心,牢记强国富民使命。要坚持“一盘棋”的思维,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围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调动行业各方面积*性、主动性,为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多做贡献。

  2、大事

  我们要将行业工作放在大格局中重点落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六稳”、“六保”要求,建立疫情防控和行业工作的长期协调机制,树立新思维、寻求新作为。

  1)树立战略思维,以产业规划**未来发展

  作为行业服务机构,必须加强战略性谋划,做好前瞻性、全局性布局。围绕《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行业在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人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纺织产品应用领域由家居服用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延伸,产业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在不断丰富,地位在持续提升。

  站在“十三五”规划收官的关键节点,我们要以《纺织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制定为契机,对产业定位、指导思想进行全面系统梳理,明确产业方向,引导产业实践。同时要做好各细分领域、重点区域、各主要市场主体的发展规划,帮助行业找到谋大局、开新局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2)树立底线思维,保障产业生态安全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大力推进行业科技创新。增强行业基础研究、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保障产业发展自主可控。完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实现科技创新与行业发展的高效衔接。强化国际交流,推进全球创新合作。

  持续维护产业链安全。要把握行业工作的全局性、均衡性、系统性,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强化外贸企业的帮扶工作,稳住外贸基本盘。进一步梳理产业链薄弱环节和优势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做好“强链”工作。引导企业科学布局,避免产业空心化。开展风险防范工作,避免出现企业大面积关停的情况。

  3)树立辩证思维,在全局中把握行业发展方向

  围绕形势和矛盾变化开展服务工作,在不确定中创造确定性,在变化中找到新平衡。

  平衡好危机与转机的关系。疫情在对行业发展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行业在稳就业、保民生中的战略价值得到充分展现,国家对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也显著提升。以此为契机,我们要加快推动前期所提政策建议的落地。

  平衡好制造与服务的关系。要进一步巩固制造的核心地位,避免脱实向虚。引导企业专注本业,不断提升供给的质量与能力。充分发挥服务业对行业价值的提升作用。增强设计对全产业链的服务能力;引导企业深化两化融合,不断创新模式、优化生产和运营管理;推进产融合作,保障新增融资更多流向行业实体。

  平衡好责任与价值的关系。从全球看,企业社会责任正全面纳入行业的生产体系、价值体系和创新体系。我们要继续推进行业责任建设,持续丰富社会责任的工具和方法。引导行业打造绿色供应链,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提升企业的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守约观念。在美国通过“涉疆”法案的背景下,深化社会责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增进全球利益相关方的理解与支持。

  4)树立系统思维,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形成产业新循环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产业新发展格局。强化行业服务,以国内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和贸易升级,以多元市场需求带动多元化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一方面,深挖内需潜力,推动行业形成基于超大规模市场的国际竞争优势。以需求带动供给升级,促进行业形成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效应。优化展会服务,安全有序开展会展活动;促进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积*扩大有效投资,形成投资驱动产业供需的正反馈;帮助企业克服疫情影响,扩大*终消费,适应国内消费升级趋势。

  另一方面,继续扩大开放,为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注入新活力。促进产业优进优出,鼓励引导企业通过并购、控股等方式整合国际资源,开拓多元化市场。做好国际形势研判,为行业国际化发展决策提供支持。深化行业对外交流,增进全球共识。

  5)树立质量思维,综合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推动行业供给体系建设。促进人才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产能结构优化。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形成多层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品牌孵化体系,以“大师、**、大事”为抓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生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盘活产业的规模与体系优势;完善安全生产体系,强化应急管理,保障生产安全。

  推动行业数字经济发展。推动行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产业组织方式与市场连接方式的数字化转型。推进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落实行业工业数据分类分级工作,培育智能制造、服务制造、直播经济、社群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

  推动行业集群经济发展。深化集群培育、跟踪、服务工作。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并加快形成工作机制,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强化纺织产业在相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中的贡献与作用。

  3、大是

  我们要将行业工作放在大道理中协同推进,摆正个人与集体、集体与行业、行业与国家的关系是大是大非问题。作为行业工作者,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内化于心,细化于行。对联合会各级领导干部及所有职工,我们要一以贯之地提出要求,即: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组织原则,加强制度规范,完善工作程序,淡化个人意志,维护集体利益,强化大局意识,抓实事抓落实。

  要进一步强化协同,以共建求共荣。上下同欲者胜。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疫情中联合会及各成员单位表现出的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精神,不断夯实“联合、协同、一致、高效”的共同价值观念,不断提升“联合舰队”的协同作战能力。“自损者益,自益者损”。要正确理解各单位间的唇齿关系、战友关系,加强对受疫情影响而遇到困难单位的支持。统一思想、协调步调、统筹好“人、财、物、事”,集中力量谋发展、办大事。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比较资源优势,不断提升业务的模块化、专业化、差异化程度,尽快形成“高渗透”、“强链接”的业务关系,实现组织内、组织间、组织和环境的资源协同与价值共生。

  要进一步务实创新,以实为见实效。疫情期间,更要强调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持续为行业创造真实价值。既关注经济指标,也关注战略目标。不断深化对产业问题的理解,丰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服务更有实效、更接地气。要增强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敢为天下先,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者。“速度重于优雅”,要在干中学,不断提升执行力。切实推动具体工作与新战略、新政策、新规划的对接;切实加强行业服务,促进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的落地。要克服知识、能力的老化、固化,打造学习型、赋能型组织。不断提升服务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不断提升服务的灵活度和敏捷性。

  不畏浮云遮望眼,人间正道是沧桑。当前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行业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中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道路上,纺织服装产业大有可为。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在这个重要历史关口,让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发扬斗争精神,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打开行业新局面!

  附件:2020年上半年中国纺联的工作回顾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纺联及各成员单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决策部署,以联合舰队的精神,协同作战,做出了突出贡献。相关工作得到了中央、国务院及各部门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一)勇于担当责任,保障防疫物资充足供应

  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和防疫物资*度紧缺的现实问题,中国纺联作为行业合力抗击疫情的关键“桥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平台作用,全力保障防疫物资供应链畅通运转。在春节期间对重点骨干企业产能及库存开展摸底调查,协调组织产业力量,开展口罩、防护服等应急防控物资的生产供给。相关工作保障了全国疫情防控的有效进行。

  疫情暴发初期,产业用纺织品协会**时间组织力量,对口罩、防护服等相关骨干企业产能及库存开展摸底调查,建立了生产企业信息库,为政府决策和协调防疫物资提供了有力支持。产业用纺织品协会迅速动员、帮助重点企业提前恢复生产,并向全行业发出倡议,得到400多家会员企业积*响应。协会通过搭建产业链物资供应信息平台,积*协调有关方面,促进供需的精准对接,确保产业链高效运转。面对产能不足的现实困难,协会建议充分利用出口企业的产能,尽快扩大供给,同时帮助有条件的非医疗用纺织产品生产企业转型生产口罩等防疫物资。相关建议获得了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以及广大企业的积*配合。

  针对疫情发展导致的上游原料紧缺问题,化纤协会迅速成立工作协调小组,协调上游原料企业加大生产力度,相关工作有效缓解了原料供需矛盾。服装协会、家纺协会、针织协会、棉纺协会等也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引导帮助一大批纺织、服装、家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产线改造,购置相关设备,转产口罩、防护服等物资。企管协会、流通分会、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自正月初二开始,多渠道、多平台了解各地疫情防控和物资筹措情况,编制发布了《关于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抗击疫情保障经营安全的意见》,指导专业市场安全有序经营,共组织捐赠价值1.2亿元的各类物资,直接捐款5003万元,协助方舱医院筹措4430件套家纺产品等物资,得到国家联防联控指挥部的表扬。

  针对产品供给市场混乱和企业转产中的技术问题,各协会积*开展标准制定和技术服务工作,规范引导防疫物资生产。例如,产业用纺织品协会快速组织各方力量,高效制定并发布了《儿童口罩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民用卫生口罩》团体标准,以及《熔喷法非织造布分类与标识要求指南》。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开展疫情防控标准解读、防疫物资国内外标准技术指标比对、产业上下游标准信息交流、检测仪器计量校准等服务工作。这些工作和成果为企业生产合规防疫产品提供了及时引导和科学依据。

  面对此次疫情大考,整个联合会主动担当、高效合作、积*作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推动复工复产,稳经济、促就业、保民生

  中国纺联积*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在春节期间迅速返工,动员行业企业复工复产,全力保障抗疫物资供应。于2月发布了《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障行业平稳运行的告行业书》。协会以积*行动有效推动了全产业链的协同重启与平稳运行。

  及时反馈行业复工复产动态,充分反映企业诉求。联合会通过线上调研方式持续对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集群、重点专业市场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及时了解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各专业协会及部门也结合自身工作,通过视频调研会、云端总裁会、基地企业实地调研评估等方式,有针对、有重点地调研各类企业,了解其面临的具体问题和障碍。疫情期间,协会相关部门每天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有关司局报送行业复工复产进展情况,每周提交专题报告。同时,深入开展疫情对行业总体运行影响的评估,及时反馈政策诉求和合理建议,形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纺织供应链的影响及政策建议》、《疫情对棉纺织企业影响情况报告》等专题报告。这些成果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力支撑了政府决策。

  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行业服务,保障复工复产顺利进行。一方面,做好口罩、防护服、消毒纸巾等全产业链的生产协调服务工作,促进产能充分释放,在保障全社会防疫物资供给的同时,满足企业自身在复工复产中的防疫需要。另一方面,各专业协会和部门依托自身专业和组织优势,对企业的复工复产给予了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性建议。通过帮扶企业建立严格的防疫管理制度、开展远程职业技能鉴定审核等工作,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助力企业快速重启。相关工作的开展为打通行业难点、堵点,畅通产业循环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协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4月初,全行业生产供给能力及产业链运行基本恢复正常,重点产业集群规下企业开工率达85%以上。行业的复工复产,有效保障了民生物资的充分供给和社会经济就业的基本稳定。此外,化纤协会、纺织人才交流中心与全国纺织类高等院校合作,举办多场线上应届毕业生校企招聘会,缓解了疫情下纺织化纤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

  (三)强化企业帮扶,保市场主体、维护供应链稳定

  疫情使得市场需求骤然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氛围持续强化。中国纺联积*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企业应对订单减少、需求不足的困境,保障行业稳定发展。

  拓宽渠道,促进消费回补与潜力释放。疫情影响下,实体渠道受到巨大冲击。联合会创新服务模式,及时推出线上展会帮助企业畅通市场渠道,对接发展资源。家纺展云展会开幕当天吸引了近2万人在线观看,浏览量超过14万人次;服装服饰CHIC线上展完成47场商贸对接会、9场商业论坛等,1350家优质品牌以虚拟空间互动形式进行了产品展示;中国纤维流行趋势云发布全网同一时间段在线观看人数达70多万,纱线展云展累计访问量7万人次;跨国线上首展巴西GoTex展在6月成功举办。根据疫情防控的动态变化,联合会有序开展实体展会、线下对接活动等。7月举办了首届大湾区国际纺织服装服饰博览会,展会涵盖行业四大专业展会,展出面积近8万平方米,展商超过2000家。各协会也依托资源优势,组织形式多样的行业线下活动,促进了供应链上大中小企业的交流合作。

  强化国际交流合作,营造健康稳定的外部环境。为解决行业国际订单大幅减少,违约现象普遍增多的问题,联合会作为行业利益的代表,积*开展沟通协调,为行业争取更大空间。中国纺联代表行业与其他亚洲国家行业组织发表了关于疫情期间推动社会责任和负责任采购的联合声明,获得国际社会密切关注与积*回应,对国际品牌形成了有效压力;与外方保持线上对接,通过国际纺联董事会议视频会议、IWTO国际毛纺大会网络会议等活动发表行业倡议,传递行业声音;高度关注“美国涉疆法案”进展,积*推进中美行业对话,并与多个国际行业组织、重点国外品牌进行了积*沟通,争取全球利益相关方的理解与支持。

  反映行业诉求,帮助企业寻求政策支持。中国纺联立足行业发展实际,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强化对当前形势变化的动态研判与评估,客观反映行业发展中的痛点与难点问题。围绕稳就业、稳外贸、电子商务发展、产能和产业资本国际布局、美国涉疆法案对行业的影响、行业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等重点方向,形成一系列政策建议。同时,通过两会代表提案等渠道提出行业诉求,为行业健康发展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

  (四)夯实产业基础能力,系统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

  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持续做好科技发展规划,优化平台服务,推动行业的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与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通过现场和网络视频相结合的创新方式,上半年完成30余项科技项目的鉴定工作。开展科技发展相关研究。完成了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委托项目,如“先进基础材料强国战略研究”课题纺织领域子课题等;首次汇编形成《我国纺织行业科技统计概况(2019)》。完成团体标准项目立项、审核、团体标准征求意见、公示等工作。

  提升产业时尚创新能力。研究发布色彩、纤维、纱线、面料、服装、家纺等流行趋势。推进人工智能与趋势研究的融合,基本完成人工智能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识别模型。承担时尚与设计服务的国家重大项目。成立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制服装备专家委员会,开展制服的设计征集和评审工作。品牌建设卓有成效。启动品牌竞争力评价工作,研究形成品牌竞争力评价三级指标体系。提升中国品牌的**作用,编制《基于中华文化的当代礼仪着装指南》团体标准,创新着装设计,引导时尚消费。非遗工作扎实推进。推进2020年“锦绣中华”非遗服饰秀活动;完成《中国潮绣文化与技艺研究》的编写。

  提升绿色发展能力。推动企业绿色示范工作。组织企业申报工信部第五批绿色制造企业名单。征集并推出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推荐目录,组织纺织行业节水型企业遴选工作。优化行业绿色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化学品管理、水管理项目,开展气候创新训练营线上活动。深化绿色发展与可持续研究。承担水利部、工信部等的纺织绿色发展相关研究课题。完善《纺织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多项标准,申请立项了12项行业绿色标准。

  引导提升产品开发能力。中国纺联持续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从纤维、面料到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的全产业链产品开发服务体系。扩大推荐与培育工作。开展了“2020年度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申报工作,确定了第二批中国纺织行业工业设计中心名单。强化产品开发指导。推进行业技术创新联盟、产品创新联盟的工作,提升服务水平。深化军民融合,加强军民两用材料与产品的开发。组织推荐4家企业参与“纺织行业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遴选工作。

  推进产业集群升级。继续推进***产业集群申报与共建工作。吴江区盛泽镇成为“***产业集群先行区”共建试点;杭州市余杭区艺尚小镇、深圳市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成为“***时尚小镇”共建试点。推动产业扶贫与产业区域结构调整、产业高质量发展相衔接。强化对集群与园区工作的调研。启动多次“2020年春季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视频调研会”工作。

  推动产业链集约化发展。稳步推进产融合作。持续完善纺织产融合作重点企业数据库;更新了IPO企业名单专业协会打分标准,如期公布推荐名单。深入开展两化融合工作。积*推动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行业的应用,引导发展智能制造、创新电子商务模式。牵头组织《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编制工作,完善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标准的顶层设计。持续推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培育工作。

  优化人才体系建设。开展“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评选活动”,2005年至今行业已推选出200多位创新人物,这些创新人物已成为**行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推进专业技能赛事工作。配合人社部开展**届全国技能大赛的相关筹备工作,开展2019-2020年度创客中国纺织服装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开展行业教育服务工作。组织院校开展“新工科”项目申报,组建新一届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优秀人才推举工作。启动纺织学术大奖、学术带头人、技术带头人、纺织青年科技奖的推荐与评选工作。

  (五)开展“十四五”规划研究,系统谋划行业发展

  中国纺联正式启动了《纺织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研究与编制工作。重点研判新形势下,纺织行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组建了跨部门的研究团队,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纺织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涉及纺织大行业,以及棉纺、化纤、毛纺、麻纺、丝绸、印染、针织、家纺、长丝织造、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机械、服装行业等12个细分行业。同时,内容包括国内区域布局优化和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纺织行业国际化发展、大宗纤维原料供给和需求预测、纺织服装人才培育体系、工业互联网与纺织产业、纺织行业产融合作等重要领域。目前,**稿研究成果已完成,总计30余万字,各课题组根据综合组的反馈意见正在进行内容修改与材料补充。

  中国纺联还积*协助地方政府、产业园区与重点企业开展“十四五”发展规划研究与编制工作。《南通市家纺产业协同发展规划(2020-2030年)》已完成验收并发布;完成了《重庆时尚产业发展路径研究》、《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河镇纺织产业规划》、《荆州岑河金色童年小镇童装产业规划(2020-2030)》研究初稿;正在开展四川三台县高端纺织功能区规划编制等工作。协会通过给出专业的建议,更好地支持引导地方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六)强化自身建设,平台服务能力在疫情中得到淬炼

  党建工作成效显著。党建工作是行业协会形成战斗力的重要政治保障。中国纺联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党建**高质量的行业服务。不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持续提升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整个疫情期间,中国纺联广大干部职工,积*响应国家号召,投身疫情防控和行业服务工作,不计得失、任劳任怨,各项工作得以有序开展。充分体现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行业人的责任担当。

  机构建设与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组织建设是协会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根据新时代行业服务机构的发展需要,中国纺联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各专业协会加快完善规章制度,运营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积*组织员工培训活动,员工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内部培训常态化工作机制初步建立。部分专业协会换届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协会与行政机关的脱钩工作稳步推进。面对疫情冲击,协会积*推进公共服务线上化,以新形式、新渠道赋能产业。围绕色彩、标准、产品开发、品牌管理等领域,各专业协会开展了一系列线上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

  统计与研究工作不断强化。协会持续监测采集重点产业集群、纺织企业的数据信息,定期发布行业数据报告;强化数据分析,完成了2019年度、2020年一季度和二季度行业景气指数研究工作。专题研究持续深化。2020年以来,中国纺联围绕行业发展、科技创新、工业文化、绿色发展、国际化布局等方向开展了专题研究,形成了一批成果,如《2019/2020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我国纺织行业科技统计概况(2019)》、《新形势下纺织行业“走出去”重大问题研究》等。统计与研究工作,有力支持了政府决策、产业发展和企业运营。

  宣传工作取得良好效果。行业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各类宣传渠道,及时报道行业动态、传播行业正能量。持续跟踪报道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和生产运营情况;宣传推广行业企业在疫情防控中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宣传行业价值、弘扬正能量;及时准确解读国家各类优惠支持政策,宣传推广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帮助企业应对困难和挑战。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问答